(資料圖片)
日本《讀賣新聞》12月23日刊發題為《美國不再向中國交付先進半導體》的文章,作者是小林泰明。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10月出臺的半導體限制措施正在造成愈發廣泛的沖擊。美國從更大范圍防止中國獲得高水平半導體和制造技術,被認為是冷戰結束以來前所未有的強硬舉措。
限制措施的重點在于不讓中國有能力生產先進半導體,也不讓先進半導體有機會進入中國。
不僅是日本、韓國等國的企業被納入限制網絡,就連美國的技術人員也被禁止參與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業務。這種措施實屬罕見。
美國半導體行業也因為限制措施受到廣泛影響。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組織(SEMI)等機構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市場創造的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高達30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副會長吉米·古德里奇認為,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客戶,他還就美國出臺一系列唐突的政策表達了不快。
限制措施對于企業業績的影響開始逐步顯現。半導體制造設備行業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應用材料公司11月發布預期,受對華禁運措施的影響,該公司2023年度的銷售額最高將下降25億美元。美國一家研究公司也預計,2023年銷售額受到的影響最高將達25億美元。在華銷售額占到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銷售總額的三成,明年將會出現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