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死而言,佛教主張的是無生無死,無常無我。佛教認為,萬物的本質都是空,人的身體也不過是因緣的假合。因緣假合的物體都沒有獨立存在的自性,也不可鞥永恒,所以死亡是無法避免的,這就是生命的無常。在另一方面,佛教有認為生死的輪回是可以超越的,導致人民沉淪在輪回苦海中的原因就是無明,只要熄滅一切無明的煩惱,就可以脫離生死,達到涅槃境界了。
在佛教中,死亡的原因是:今生的所享受到的一切,均為前世善業感召的結果,那么一旦福報耗盡,人就隨著死亡。除此之外分了一些意外的因素導致的死亡,被統稱為以下九種原因。
1.飲食無度:飲食不足,會令身體饑瘦虛弱;飲食過量,則使呼吸艱難,這都會加速死亡。
(資料圖)
2.食所不宜:食物在體內不能很好地消化。
3.不消復食:因為飲食不平和,導致飲食不能消化,如果還繼續進食,就會導致消化不良或者引起各類疾病。
4.生而不吐:引起了身體不適的食物,在尚未消化時就應及時吐出。倘若強忍不吐,將導致疾病,是減壽的因緣。
5.熟而持之:即由過去因為飲食不知量、食用不適宜的食物、不消復食等等,因此在體內造成各種疾病,又不加以去除。這些疾病,由熟變所生,所以稱為“熟”,有而不去消除,稱為“持”。
6.不近醫藥:即當自己生病時不去及時地求醫服藥:
7.不知于己為損為益:即在飲食、起居等方面,不知道哪些對身體有利,哪些有害,生活中不懂得取舍。
8.非時非量:非時是指月經期間以及生病等不宜行淫之時,非量是指縱欲,過量而行。
9.行非梵行:即是因性行為而耗損生命精華之精血。
在我們日常交談中比較忌諱談論生死,甚至因為而避諱和“死”諧音的詞語,外國人卻對這個話題有莫大的興趣。其實,不管是哪國人,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我們都沒有必要去害怕面對。因為最終我們都難逃一死,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就算是能避開這個話題,我們也無法避開死亡本身。因此,對于每個人來說,直面死亡就顯得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