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今年很多地方倡導就地過年,從整體上看,就地過年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劉愛華介紹,對工業生產來講,就地過年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統計局開展的快速調查顯示,春節期間工業企業員工放假時間縮短到7.5天,這和往常年份比明顯是短的,放假短了就帶來了員工節后復崗率比較高,開工時間相對比較長,對工業生產就起到提振作用。就地過年對服務業,比如長途旅行之類的交通運輸方面,可能就有抑制作用。所以,就地過年對工業和服務業的影響是不同的。
同時,就地過年在消費不同領域也產生了不同影響。從監測結果來看,就地過年對文娛類行業,比如電影票房收入的影響是比較高的,對城市消費起到了促進和帶動作用。對網購也是一種促進作用,大家自己不能回家過年,可以通過網購給親人購買禮物,對快遞業也是促進作用。
劉愛華同時指出,從城鄉市場變化的情況來看,就地過年的影響也有所體現。比如,1-2月份,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3.4%,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1.3%,也就是說城鎮消費快于農村。
“前兩年一直是鄉村市場消費快于城鎮,今年在就地過年政策影響下,城鎮消費快于鄉村了。”劉愛華表示。(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