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大代表建議取消國家公務員報考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引發公眾熱議。“年齡門檻”在部分行業職場上并不鮮見,或明寫進招聘要求,或成為隱形“潛規則”。
能力大于年齡
保險業情況如何?
明亞保險經紀人力資源總監王女士和北京分公司負責人宋進表示,作為“朝陽行業”,保險行業廣納具備能力的人才,年齡不是限制職業發展的所謂“門檻”。尤其對于保險營銷員來說,不僅不存在“35歲門檻”,反而具備一定社會經驗的人,比過于年輕的人(比如應屆生)從事保險營銷工作更容易上手,因為前者在社會閱歷、人生經驗、社交圈等各方面都更具優勢。
具體看招聘要求,王女士介紹,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硬性條件,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意愿類信息,在篩選中起到 “判否”的作用;另一類是軟性條件,包括經歷類信息和其他信息,作為加分項和進一步參考信息。
宋進表示,對于外勤營銷人員的招聘,各家保險公司的要求不盡相同,但總體上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年齡、經驗等要求會寬泛一些。以明亞為例,最看重、要求最嚴格的是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因為保險產品屬于較為復雜的金融產品,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客戶購買保險提供真正專業的建議;其次是價值觀,除了認可保險理念,有挑戰自我的勇氣以外,還要認可客觀、中立、客戶利益至上的理念,以及具備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意愿和能力。
復合型人才受青睞
保險行業更青睞專業型人才還是復合型人才?王女士表示,總體來說,基礎崗位和技術性崗位更加需要“專業型人才”,即掌握其崗位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一定的專業經驗。而管理類崗和綜合調度類崗位更需要“復合型人才”,掌握寬闊的知識領域、具有廣泛的文化修養和多元的思維能力。“保險營銷員這個職業更青睞的是復合型人才,因為保險客戶所處的行業千差萬別,營銷員的認知范圍越廣,其所能鏈接的客戶范圍就越廣,也利于更快與客戶形成有效聯系并獲取信任。”宋進說。
在國家政策利好和合規日益嚴格的雙重背景下,保險行業欣榮發展,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重視精細化經營管理和人才培養,因此,各家公司愈發青睞思維活躍、有創新能力、執行力強、具備良好客戶意識的優質人才,管理崗位則要求有更強的市場敏感度、商業分析能力和市場駕馭能力。此外,較好的職業背景和從業經歷也越來越被看重,例如有醫生、律師、教師、會計師、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等從業經歷的人,是各大公司爭搶的稀缺人才。
宋進表示,隨著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掌握數字化營銷工具、具備互聯網、自媒體營銷經驗對于展業愈發便捷,營銷員應積極通過學習和交流來掌握相關技能。王女士表示,目前明亞非常重視銷售支持系統的建設,力求為經紀人展業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因此當前招聘崗位多與建設和優化平臺系統相關,要求具備良好的互聯網思維,即從業務和經紀人的需要和體驗出發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搭建和創新服務平臺,最終持續提高C端的客戶體驗等。實習記者 于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