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險業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例如,在基礎建設方面,我國保險業不斷加大對水利、風電等基礎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保險長期資金的優勢;同時相關險企也積極開發針對實體經濟的保險新產品,覆蓋行業風險新敞口,比如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技履約貸款保證保險產品、為重點產業例如集成電路制造重點企業及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服務等。
保險具有社會經濟“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功能屬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和保險保障功能?在負債端和資產端,保險支持實體經濟可以發揮哪些作用?對保險支持實體經濟有哪些意見與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與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數字金融算法委員會—保險專家委員會的兩位專家委員: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上海財經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所長粟芳,進行了對話和探討。
(資料圖片)
聚焦于保險保障功能
南方財經:在負債端和資產端,保險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郭振華:從負債端看,保險可以通過提供貸款保證保險、出口信用保險、關稅保證保險、營業中斷保險等產品,支持企業融資或支持企業更高效率地完成經營環節,還可以通過(首臺套)重大裝備保險、專利保險等方式為企業創新提供一定的支持。
從資產端看,保險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債權投資計劃、信托投資計劃等方式直接或間接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南方財經:保險對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粟芳:保險對于實體經濟的作用,體現為經濟“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兩個方面。
經濟的“穩定器”,實際上指的是通過發揮保險保障功能,保險能夠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當實體經濟平穩的時候,企業向保險公司繳納保費,相當于提取了一筆風險基金。當實體經濟有風險的時候,保險公司就向企業進行賠款。那么,在這樣的一種規則下,保險公司就可以幫助實體經濟度過由于不可控的一些風險而導致的損失,平滑實體經濟的波動性,從而維持實體經濟的穩定經營。
“穩定器”的功能,主要是從保險公司的負債端角度去發揮的。負債端就是承保業務,保險公司通過承保業務的經營,實現實體經濟的“穩定器”的功能。
在我們的學術研究中,曾就目前保險市場體量和經濟體量進行了模擬分析。研究發現,中國保險業還存在著比較大的保障缺口,經濟“穩定器”的功能發揮得不夠完善,還無法全面地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將來還需要進一步地去堅持和完善保險的保障功能,采取各種措施去彌補這個缺口,主要是提高保險承保能力,從而促進保險業的健康發展,也促進保險業進一步地去發揮“穩定器”的作用。
從“助推器”看,主要是體現在保險公司的資產端。通過深入分析之后發現,整體上來講,和銀行、資本市場相比而言,保險的資金管理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因此對經濟“助推器”的顯著作用還有待提升。
我們的觀點是,保險公司還是要聚焦于保險保障功能,充分地發揮經濟“穩定器”的作用,穩定市場波動,從而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和穩定性高的特點
南方財經:對保險支持實體經濟有哪些建議?與其他金融主體相比,保險支持實體經濟有何優勢?
郭振華:第一,從負債資金特性看,保險資金具有期限長和穩定性高的特點,適合在資產端進行長期貸款類投資。在海外,針對保險資金運用,允許保險公司直接放貸的包括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如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適當放寬,允許保險公司在投資端直接從事某些貸款業務,不僅有利于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也有利于保險公司更好地從融資角度加大對實體經濟企業的支持。
第二,現有保險公司從事貸款信用保證保險類業務,由于風險數據缺乏和經營經驗缺乏,往往容易踩雷,建議保險企業建立專門部門,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區塊鏈技術等,逐步發展出具有宏觀經濟分析能力、經濟數據分析能力和信用風險評估能力的事業部或公司,真正具備開展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的專業能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南方財經:保險支持實體經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粟芳:保險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首先大家要形成共識,明確保險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在保險發展過程中,可能為了追求保險市場的規模,有時偏重了投資的功能,那么就使得保險偏離了它本來的發展規律。當前,保險監管的導向也是以保障為主,特別是財產保險,基本上沒有投資型的財產保險產品。在明確的監管導向下,保險公司的經營重心就會以保障為主。
其次,從需求方的角度,目前的保險意識還是不夠豐富的,很多民眾、小型企業等,對于保險的認知度是不高的,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普及性教育,特別是保險行業協會等,可以去多做一些有關于保險的公益宣傳,增強大家的保險意識。當然,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有效果。
另外,從供給方的角度,除了不斷地增加保險業的資本金,即增強我們的承保能力之外,保險業也可以去適度地開發一些保險產品的創新,擴展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還可以適度推出一些非傳統型的保險產品。
對于實體經濟來講,實體經濟里主要的單元就是企業。在針對企業的這個商業保險分支中,目前的保險產品相對是匱乏的。眾所周知,財產保險中存在車險一險獨大的局面,將近70%多的保費收入都來自于車險。所以,各行各業實際上有非常多的風險敞口都沒有被保險覆蓋。應當鼓勵保險公司,多提供一些針對企業其他風險的財產保險,并增強自身在這些領域中的經營能力;除此之外,也可以開發一些非傳統的保險產品。例如,險企完全可以提供一些與風險有關的融資計劃,能夠滿足企業對這類產品需求的同時也體現出保險的金融功能。
(作者:孫詩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