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2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開業的批復》(銀保監復〔2022〕185號),同意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民養老保險”)開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國民養老保險獲悉,公司已辦理完工商注冊手續。
2021年9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批復籌建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由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動,工銀理財、農銀理財及北京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共同發起。經過近7個月的籌建期,國民養老保險終于順利通過監管現場驗收,并取得開業批復。
國民養老保險的17家股東單位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六家國有大型銀行以及中信、招商、興業、民生、華夏等五家股份制銀行的全資下屬子公司,泰康人壽、中信證券(600030)、中金公司等大型保險證券機構及下屬公司,以及國新資本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熙誠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國內實業投資領域企業,股東出資2-10億元不等。
國民養老保險注冊資本金111.5億元人民幣,在全部壽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排名進入前15位,超出市場上其他養老保險公司。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市場上已經存在9家養老保險公司,均為保險集團或保險公司下屬企業。相對而言,國民養老的股東單位以大中型銀行為主,同時覆蓋了部分頭部券商和保險機構。如何有效利用多樣化股東資源和能力,通過發展協同實現對商業化養老金融市場的創新開拓,對國民養老業務發展至關重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上升至18.7%,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上升至13.5%。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以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為主體、第二支柱職業養老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為補充的養老保險體系。
但同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三支柱發展不均衡的現狀越發難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個人自愿參加、實現養老補充功能的第三支柱發展相對緩慢,對養老保障體系缺乏有效支撐,亟需采取進一步措施促進規范發展。
近年來,我國就進一步健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專門提出建設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課題。
國民養老保險表示,公司將以國家政策方針為指引,貫徹落實關于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部署,按照監管規定要求,堅持專業性養老保險經營機構的發展定位,積極探索金融服務養老保障的新道路和新模式。公司將聚焦具備養老屬性的業務領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貫徹“普惠、專業、創新、安全”發展理念,以“讓老百姓(603883)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為基本出發點,針對不同人群的長期養老和相關保險需求,通過推進經營管理模式創新和產品服務創新,向社會提供差異化、辨識度高、商業可持續、易于老百姓理解的穩健適用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公司也將努力發揮股東優勢,通過提高渠道便利性和產品可得性,提升經營效率和投資收益,降低銷售費用和管理成本,為讓利于民爭取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