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反映車險綜合改革實情的唯有真實的數據,然而車險手續費的真真假假,著實讓人霧里看花。
1月31日,『A智慧保』獲悉,2021年1月28日,中國銀保信一份函件反映出上傳車險信息平臺的數據存五大問題,其中手續費數據上報不實問題較為嚴重,存在部分險企中介渠道跟單手續費比例上傳為0的問題 ,且保單量占比較高。
車險手續費水分大,這也正是目前監管反復強調、重點整治的領域。
2021年1月28日,中國銀保信向各經營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下發《關于加強全國車險信息平臺手續費數據上傳質量工作的函》,其中跟單手續費的數據上傳表現反映出一大亂象。
這份函表示,從車險平臺記錄的跟單手續費比例來看,存在部分保險公司中介渠道跟單手續費比例上傳為0的問題,且保單量占比較高,與實際中介業務場景不符,降低了手續費數據的準確性。
例如,河北、安徽、湖南等地區經紀業務渠道跟單手續費比例上傳為0的保單量占比超過20%;部分保險公司跟單手續費比例上傳為0的保單量占比超過10%,最高占比達96.64%。
跟單手續費的糊涂賬
所謂跟單手續費,通俗來說,就是投保時系統錄入的手續費,一般都是按照監管要求的標準進行填報,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再通過其他方式補上費用。
目前來看,保險公司的車險跟單手續費可謂一筆濫賬,與財務支付手續費明顯不一致。
例如,湖北地區手續費金額不一致的保單量占比為14.92%,福建地區占比為12.88%。其中,湖北地區手續費金額不一致保單中,12.09%的保單財務支付手續費金額小于跟單手續費金額,福建地區手續費金額不一致保單中,12.23%的保單財務支付手續費金額大于跟單手續費金額。
如此來看,通過計算保險公司跟單手續費與保險公司財務支付手續費金額差異,存在手續費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不一致的問題,“報支不一”的問題容易影響監管和行業對車險市場最終支付手續費結果的判斷,造成決策偏差。
2020年12月,銀保監會財險部在一次通報中也曾指出,當前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存在較大偏離。
監管反復強調手續費亂象
自2020年9月中旬實施的車險綜合改革的兩大目標是“降價、增保”。目前來看,效果較為顯著,出現保費價格下降、手續費率下降、保險責任限額上升、商車險投保率上升。
然而,在手續費率下降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多少貓膩?在車險綜改之后的多次座談會上,監管部門反復強調了手續費存在的亂象,并表達了整改的決心。
在2020年10月19日的車險綜改“滿月”座談會上,車險綜改有效遏制了改革前通過高手續費進行惡性競爭的市場亂象問題,不過,市場秩序問題仍需重點關注,其中就點名高手續費競爭問題有所反彈。
例如,部分公司在車險綜改后支付和承諾的市場費用仍超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特別是在二網新車領域,問題更為突出,部分4S店在承保端抬高手續費的同時,還在理賠端抬高工時配件價格;車險銷售給予合同外利益的現象并未杜絕,一些代理機構的銷售人員在拿到高手續費后,仍然通過銷售返現來吸引客戶投保,個別公司在電銷渠道低定價的基礎上,還給予14%-15%的現金返還。
2020年11月18日和24日,銀保監會連續召開兩次座談會,明確表示車險綜合改革以來市場運行平穩,但個別地區、個別機構存在市場費用超過備案標準,反映出部分地區、部分機構的手續費和市場費用有所反彈。
當時,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就指出,2020年10月會議提到的幾個市場秩序問題仍需重點關注。首先就點名批評了手費率問題,部分地區和部分機構的高手續費競爭和數據不真實的問題開始反彈。承保端部分地區由于交強險賠付率較低,商業險支付和承諾的市場費用仍有超報備的手續費率上限的沖動,存在套取費用、費用不及時入賬的數據不真實現象。
就在車險綜改第二個月,市場出現了“低價高費”新情況,梁濤強調需要重點關注,“低價高費”從定價不足和費用混亂兩個方面擾亂市場秩序,是非理性競爭的表現形式,必須得到及時糾正,將從嚴處理,堅決遏制住非理性競爭的苗頭。
2020年12月22日和23日,銀保監會再次連續召開兩次座談會。座談會上的信息顯示,在嚴查之下,車險綜改第三個月度手續費率大幅下降,全國平均手續費率為11.7%,有效遏制了改革前通過高手續費進行惡性競爭的市場亂象問題。
當時,點出仍有部分地區出現了費用水平反彈現象。例如,黑龍江、遼寧、天津、河北、河南、江蘇、湖南、重慶、云南等地區的費用水平出現明顯上升,局部地區手續費率已經達到35%-40%。其中,湖南、云南兩個地區自主定價系數平均值分別為0.821、0.825,在全國屬于較低的地區,說明這兩個地區“低價高費”的問題比較突出。
此外,部分地區貼費、套費等違法違規行為重新抬頭。有的公司通過套取費用支付超報備上限的手續費來搶奪市場,特別是在新車、營業貨車、網約車等領域尤為明顯。贈送油卡、話費甚至現金等給予客戶合同以外其他利益的行為也依然存在。還有些保險公司通過理賠端向車商、修理廠等進行利益輸送,變相提高手續費,違規手段更為隱蔽,在部分地區的賠款支出數據出現異常增長。
曝光時效問題與差錯問題
除了跟單手續費比例上傳為0問題、跟單手續費與財務支付手續費不一致問題外,在中國銀保信的車險信息平臺上,車險信息還存在三大問題,包括手續費財務支付時效問題、手續費數據上傳時效問題和代理人許可證或執業證信息有誤問題。
上述函件內容顯示,從車險綜改上線后保單財務支付情況來看,存在部分地區的保險公司支付完成度較低,支付時效較慢的問題,可能存在費用延遲入賬現象,容易加劇財務數據的不真實,對后續開展保費不足準備金測算造成影響。例如,兼業代理渠道支付完成度較低,90天支付保單量占比僅為27.31%;部分公司90天支付手續費筆數為0。
與此同時,從保險公司財務完成手續費支付后上傳至車險平臺的時間來看,存在部分公司上傳不及時的問題,容易造成后續監測保費不足準備金的數據缺失。例如,從各地兼業代理渠道來看,重慶和福建高于70%的保單存在已支付但上傳至車險平臺延遲超過10天的情況。
梁濤也曾在2020年12月的座談會上指出,各公司要按照精算規定要求進行保費充足性測試,需計提保費不足準備金的,要足額提取,通過將虧損及時反映在財務報表中,倒逼公司理性經營。監管部門將根據2020年底各公司車險保費不足準備金的提取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準備金專項現場調查,查實未按規定提取準備金的,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依法進行處罰。
此外,中國銀保信還發現,大部分地區保險公司上傳的許可證號或執業證號與原件信息不一致,影響手續費支付信息上傳及正常結算,不利于行業對車險手續費違規支付亂象的管理。
加大手續費數據治理力度
中國銀保信指出,為確保車險綜改手續費數據監測嚴肅性和保費不足準備金測算數據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避免因數據不真實影響改革實施推進工作,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持續加強手續費數據治理工作。
○ 工作之一:各公司遵照車險平臺業務和技術文檔要求,據實上傳承保、理賠、手續費等環節相關數據,確保上傳數據的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
○工作之二:各公司應圍繞相關問題開展排查,并采取相關措施盡快進行整改。
○工作之三:各公司應明確專人專崗對上傳數據的跟蹤和比對,定期提取數據,探查手續費數據情況,確保上傳數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