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掃帚是家家戶戶
必備的保潔工具,
可如果使用的時候不注意,
【資料圖】
卻立馬變成“傷人狂魔”!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有網友于27日發帖稱:
“血的教訓!”
自己洗完澡拖地時,
拖布頭突然脫落
導致里面的鋼管扎進了肉里,
傷口很深,筋膜直接切斷。
圖源自網友
“到醫院急救進行手術,里里外外縫合二十多針。急救醫生說還好沒有傷到肌腱和血管,否則后果很嚴重。”
圖源自網友
拖把桿末端的把手處一般是用塑料套著不銹鋼的,表面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如果拔起塑料蓋就會看到里面很鋒利。該網友呼吁大家:“希望大家引以為戒,這種拖布一定要提前做固定處理,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圖源自網友
如果拖地時不小心,把塑料蓋弄掉了,不銹鋼的接頭就會像鋒利的刀片,隨著用力拖地的動作狠狠扎在手上或腿上。拖地動作過猛的話扎得還可能特別深,極其危險!
該帖發布后,
近八萬網友在下方留言。
28日,
相關話題一度沖上熱搜
有許多網友稱
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還留下了疤痕。
網友看見帖子內容后
檢查了自家的拖把,
發現自家用的也是這種……
評論區有商家稱進貨的時候
都會進行檢查,
生怕大家不小心被割到……
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將塑料保護套纏住進而避免脫落。
評論區有網友給出了
防止塑料部分脫落的方法:
“可以將塑料部分拔下來,金屬部分放到燃氣灶上燒一燒,再套塑料部分,塑料頭會被燙得牢牢粘住……”
許多網友對此類拖把的設計表示質疑。“為什么這種掃把或拖把上的膠頭不做成連一起的?”
除此之外,不僅拖把、掃把會這樣,有網友稱“用的是一個刷子也是這種構造,手腕劃破后眼睜睜看著青色的大動脈在我眼前跳……”
此前,
不時有媒體報道
掃帚、拖把傷人的事↓
2017年6月,河南開封的大學生小閆在宿舍里拖完地洗拖把時,因旋轉拖把上端的塑料手柄斷裂,使里面的鋼管裸露,右手手掌被裸露的鋼管割傷,里面的肌腱和血管全部被割斷。被送進醫院后,醫生在顯微鏡下用了兩個小時,才將斷開的肌腱和血管重新縫在一起。如果不及時手術,她的右手功能將會喪失。
2016年8月,湖北十堰的宋女士在打掃衛生時,手里的拖把尾部塑料頭脫落,拖把邊緣鋒利的不銹鋼管徑直戳在宋女士手腕上,傷口長達7、8厘米,縫了20多針。
2015年6月,湖南長沙的一個2歲寶寶在家玩耍時,用手掌拔掃帚頭,手掌搓出了一圈深深的血痕,導致肌腱斷裂,關節囊破壞,右手需石膏固定3周,之后還需做功能鍛煉。
如何正確選購
和使用相關產品?
選購
1. 盡量選購正規廠家生產的拖把及掃把等清潔用品,查看產品信息是否齊全,包括生產廠家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產品的名稱、 型號、安全警示標識及使用說明書等。不要購買三無產品。
2. 購買時應向經營者索取發票或其他購物憑證,作為日后維權的重要憑證。
3. 選購時應檢查產品的設計安全性。可拆卸零部件的銳邊應被完全包覆。薄壁管件的非功能性管口應采用工藝堵頭填充。相互連接的零部件之間應無夾傷人體的不合理間隙。可相對運動零部件之間的運動應無卡澀現象。鎖止機構的功能應可靠。金屬把桿的強度應足夠,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突然斷裂或彎曲給人體造成傷害。
使用
1. 使用前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尤其是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項,要認真檢查把手及其他連接部件是否穩定、牢固、安全、可靠。
2. 使用時,應穿戴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清潔力度應均勻、適度,不要使用蠻力。
3. 家長一定要看護好兒童,避免兒童拆卸或玩耍掃把、拖把等清潔用品,防止被薄壁金屬管件劃傷,避免受到傷害。
4. 受傷后可先用干凈的布或紗布包扎傷口,然后盡快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
5. 如果您家中正在使用金屬把桿的拖把及掃把,一定要檢查把手是否容易松動或脫落,留意廠家的召回通知,聯系廠家提供安全技術服務。若您使用的拖把及掃把存在安全風險或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傷害事件,可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提供有關產品傷害信息或缺陷線索。
趕緊看看你家有沒有“同款”?
安全無小事
即使是在自己家里
有些隱患還是要瞪起眼來
保護好自己最重要!
來源:新聞坊、19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上海發布、青島日報、人民日報、廈門廣電、廣州日報、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