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1956年出生于北京,中醫師,軟組織外科學創始人宣蟄人教授親傳弟子,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宣蟄人銀質針療法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民間中醫藥研究開發協會軟組織診療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非藥物療法分會副會長、三亞市中醫院名醫工作站特聘專家、新加坡徒手治療師協會學術顧問、英國鳳凰中醫研究院客座講師、美國中醫針灸教育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國際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李建民17歲開始學習針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師從《骨盆矯正壓揉法》創始人國際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西元寺正幸先生,獲得“骨盆矯正壓揉法”教學資格認定證。1995年師從朱漢章教授學習他創立的針刀技術。2003年師從我國著名的軟組織外科學之父——宣蟄人教授,學習宣氏推拿療法。通過多年臨床實踐與研究,在宣蟄人先生理論基礎上創立了“軟組織損傷徒手療法”,并撰寫專著,近期將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該療法將手法治療與運動康復相結合,診斷明確,治療精準,以指代針,療效穩定。2005年以來,李建民醫師受邀國內多家三甲和基層醫院進行技術指導,受邀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多家醫學組織演講授課,并接受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紐約僑報、舊金山星島廣播電臺、溫哥華城市電視臺等采訪報道。
把恩師宣蟄人創立的學說發揚光大,讓患者遠離軟組織損傷病痛
李建民醫師2003年開始,認真學習和實踐宣蟄人創立的軟組織外科學,并立志將恩師現代“醫林改錯”的學術思想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知道軟組織外科學對人們健康的價值。二十年來,在潛心學習和實踐過程中認識到,一些傳統的診斷存在廣義和狹義概念不清,影響療效。作為醫生有義務與時俱進,予以更新和糾正。例如將肩痛診斷為“肩周炎”,腰痛診斷為“腰肌勞損”,缺乏對損傷的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精準診斷,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可能導致疼痛患者久治不愈。人體六百多塊肌肉為人類效力至今,醫療機構沒有設置肌肉科,從某種意義來說,是有待填補的空白。希望即將出版的《軟組織損傷徒手療法》,能為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快速診斷和治療貢獻綿薄之力。李建民醫師的心愿:一是讓臨床工作者通過繼續教育,學習和掌握軟組織外科學理論和技術,為患者解除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病痛和內科相關疾病;二是通過對健康從業者的技術推廣和大眾的健康科普,力求把患者攔截在去往醫院的路上,以節約寶貴的醫療資源。
李建民在2022年健身大會演講
愛心責任心至上,學術一絲不茍,教學誨人不倦
常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年近七旬的李建民醫生,作為軟組織外科學傳播者,緊迫感和責任感始終在心頭。教學方面以全國勞模盤錦市實驗中學魏書生校長為楷模,做到教學不注水,答疑不限時。并創造了“形象思維教學法”“按摩發力模式教學法”“按摩治療三要領”“四菜一湯五聯療法”等。使專業很強的軟組織外科學,變得通俗易懂,好學好用,深受學員好評。近二十年來,在課堂上創造了零基礎與醫生學員齊頭并進的教學奇跡,培養醫療與健身行業優秀人才數以萬計。
李建民在2020年健身大會演講
李建民醫生臨床與教學一肩挑,前進道路并不平坦,尤其三年疫情,師生不能聚集影響最大。但困難與機遇并存,他帶領編委夜以繼日,完成了《軟組織損傷徒手療法》書稿的同時,與時俱進,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華人一手線上技術講堂。李建民醫師認為,線下推廣靠學員們的口碑傳遞,逐漸擴大影響力,推廣速度緩慢。盡管線上課制作的設備和技術零起步,但他認為只要看準目標,就要義無反顧。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華人一手線上技術講堂錄制課程已經啟動,進展順利。
不負使命,致力于打造中華按摩第一手
中醫推拿按摩療法是我國中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發展為獨立的學科,科學在發展,歷史在進步,尊古訓而不失創新是當代人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的重要歷史使命和責任。西方世界從古羅馬到現代瑞典按摩療法與我國傳統按摩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發展現狀,他們將解剖學與治療學緊密結合值得學習借鑒。打開國門,中西合璧,才能更好的弘揚祖國醫學?!盾浗M織損傷徒手療法》是中醫基礎理論、軟組織外科學、西方按摩療法和運動康復等多學科交織的學術成果,勵志趕超世界先進按摩水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