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將近
一些商家的操作引起買家的注意
(相關資料圖)
某款鞋一定要3只為一組捆綁售賣
同一款商品對不同用戶顯示的價格不同
同款同廠衣服在不同的店鋪售價懸殊……
看看商家這些“迷惑操作”
你遇到過沒?
變相的捆綁銷售,買家很無奈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吐槽,某設計師品牌店賣的一款鞋,要買必須三只鞋一起買。這款組合售賣的鞋,包括兩只右腳一只左腳,右腳的兩只鞋在設計上僅有細微差別。
在商品詳情中,商家表示多一只不同設計的鞋,可以給鞋子多一個不同的搭配可能。
▲三只鞋捆綁銷售。
網友不買賬,覺得這樣的“巧思”沒必要。
“這兩只鞋的設計區別根本不大,搭配起來也沒太大改變”“左腳只有一只,這樣的話左腳的鞋子還是會很快磨損,三只鞋和兩只鞋的使用壽命沒區別”。
還有人吐槽:“只有兩只右腳一只左腳這一種組合選擇,就算買了兩份,也湊不成3雙鞋。”
記者注意到,這樣的不合理組合不只是出現在鞋類商品中。某品牌隱形眼鏡試用裝一盒5片,除非多買一盒,不然肯定剩下1片無法使用。
同商品不同價,這是“殺熟”?
同一家店鋪,同一款商品,三個賬號顯示的價格卻不同。
最近,有網友發現,自己和朋友看同一款商品,價格卻不同,分別顯示19元、11.9元和9.9元。對此,眾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和朋友搜出來的價格也不同。“我還開通了平臺會員,沒想到顯示的價格反而是最貴的。”
▲同一個商品三個賬號搜索出來的價格分別為 9.9元、11.9元、19元。
除了同店鋪同一個鏈接不同價的情況,同貨源但價格相差巨大的情況也十分常見。
有網友在不同平臺不同店鋪買了同款式的褲子,一家賣79元另一家賣138元,到手后發現從包裝到衣服一模一樣。“也有圖片都一致,到手后發現質量不同的情況。”
該網友在網上分享稱,現在的電商平臺有很多看起來相同但價格懸殊的商品,低價也可能買到完全相同的商品,也可能會“踩雷”買到圖與實物不符的,“網購的水越來越深,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律師:商家可能涉嫌違法
律師表示,同款不同價、捆綁銷售這些行為都不同程度地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同款商品對不同用戶顯示的價格不同,也可能侵犯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
律師提醒,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保留好相關憑證,第一時間向12345或12315熱線投訴,或直接到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來源丨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