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過得太快就像龍卷風,
(相關資料圖)
轉眼就到了假期最后一天,
手上啃的雞爪不香了,
沒追完的電視劇也看不下去了……
(是早報君本人了)
焦躁的心情涌上心頭,
突然意識到需要回到工作或學習狀態,
不少人產生了抗拒心理,
難以長期集中精力,處理事情效率低下。
醫生提醒,這些現象都是
“節后綜合征”的典型表現,
根本解決辦法是調整心態、專注當下。
▲ 國慶黃金周最后一天,游客陸續返程。
收假在即,你在愁什么?
“一想到上班,我就緊張到想拉肚子。”玉林市民小林是一名公司文員,負責歸檔整理公司的各種文件。小林告訴南國早報記者,由于手上的工作并不著急,她想著節后再處理也來得及,放假的前幾天就做起了假期的各種攻略。可沒想到,上班前一天,領導打電話布置了新工作,這讓她有些猝不及防。
國慶長假期間,廣西大學研二學生小潘和幾名同學到郊區露營,返校之后卻無法專注學習了,“看書兩眼茫然,數據一堆錯亂,身在學校心在外”。看著節后即將開設的新研究課題,小潘心中無限惆悵。
▲市民在邕江邊野餐。
“我現在滿腦子都是和朋友去漂流、在商場里血拼的畫面,想到上班就提不起精神。”面對這揮之不去的上班焦慮,南寧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樣心不在焉的狀態會持續三四天。
這些癥狀表明
你患上了“節后綜合征”
長假的最后一天,很多網友以“節后情緒”“節后綜合征”為關鍵詞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表示“不想上班”。
“休假之后出現的睡眠紊亂、消化不良、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心慌焦慮等身心不適是節后綜合征的表現。”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心理衛生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陶建青表示,“節后綜合征”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心理和生理上對客觀現實環境不適狀態的統稱,指的是人們由假期的放松狀態重新進入緊張工作狀態,身體已在職場工作環境,而心理仍停留、卡頓、固著在假期的放松狀態,心身不能同步,出現心身矛盾、精神內耗。無法解決的內心沖突,改頭換面以“節后綜合征”表現出來。
調整心態是根本解決辦法
陶建青認為,心病還須心藥醫,每個人都有自我調整的能力,調整心態、面對現實、專注當下是根本解決辦法。
▲市民在江邊散步,調節工作與假期的節奏。
陶建青建議,市民可以給自己設置緩沖期,增加積極的心理暗示,把“不想上班”的消極想法變成自我鼓勵。與此同時,合理安排工作順序,降低強度,由易到難,一方面讓身心逐漸適應工作節奏,另一方面能增加自我對工作的掌控程度,減少不確定因素帶來新的焦慮。
來源丨南國早報記者 陳溯/文 尹世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