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謝米粉店的牛菜粉。
(資料圖)
正在做粉的謝松青。
小謝米粉店的位置。(地圖截圖)
位于信義路路旁邊的一個小巷子里的小謝米粉,已經(jīng)在麗君社區(qū)開了13年了,雖然手機地圖上不能直接搜到,但是其招牌早就在周邊居民的心里立了起來。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一股淡淡的肉香就飄蕩在小店附近的樓棟之間,在燉鍋的裊裊水汽之中,不少居民會聚集到這條巷子里,用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菜粉開啟新的一天。
★推薦理由 牛菜濃香 老板娘細心體貼
謝阿姨的牛菜粉吃了好多年了,一直都是熟悉的味道,湯特別香濃,牛菜也是口感豐富,每次吃粉都是連湯帶水一起吃光。謝阿姨對顧客也十分細心,即使在廚房忙得團團轉(zhuǎn),也還記得我不吃香菜的習(xí)慣。
——家住麗君社區(qū)的寧女士
★記者探店 小店雖陳舊 卻十分干凈整潔
從麗中路拐進一條小巷,不需要走多遠就能看到開在居民樓下的小謝米粉店。深藍色的遮陽棚下面,原本是大紅顏色的“小謝米粉”四字招牌已經(jīng)褪成了淡粉色,招牌兩側(cè)的看板圖示也有些泛黃。
記者來到店里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上午8點,但是吃早餐的顧客依舊從門口排到了玻璃門外,越過人群向門內(nèi)看去,幾口冒著水汽的大鍋中間,就是老板娘身著大紅圍裙的忙碌身影。冒粉,裝碗,加料,老板娘三下五除二就將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送到了顧客的手中。
在等待采訪的間隙,記者也要了一碗被周邊居民們強烈推薦的牛菜粉。二兩切粉,老板娘像蓋澆飯一樣打上幾勺牛菜,加入滿滿一大勺的肉湯,最后撒上切好的蔥花、香菜末,這碗散發(fā)著濃郁香氣的牛菜粉著實令人食指大動。深棕色的牛腩湯底肉香十足,入口還帶有濃郁的鹵水鮮味;牛腩塊用筷子一戳就能扎透,但是依舊保持著肥瘦相間的方塊形狀,毫不松散,已經(jīng)燉透的牛筋入口軟糯筋道,跟酥松多汁的牛腩形成鮮明對比。一碗粉吃下來,忍不住連湯也一同喝干凈,滿嘴都是燉牛腩的濃香回味。
吃完牛菜粉,記者打量了一圈店面。不論是桌椅板凳,還是灶臺瓷磚,都能看到“時光的痕跡”。雖然小店透露著陳舊的氣息,但是在這些泛黃的印記中,你感受到的卻是十分干凈整潔,看得出來老板娘打掃得一直很細致。
★小店故事 從“小謝”做到“老謝”
老板娘的名字叫謝松青,是桂林本地人,小謝米粉是她和丈夫一起開的夫妻店。
“這個米粉店是2009年的時候開的。”一直忙到下午的謝松青送走了最后一批顧客,一邊打掃衛(wèi)生一邊接受記者的采訪。謝松青說,她和丈夫二人的學(xué)歷并不高,加上自家有親戚也做過餐飲行業(yè),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開起了這家米粉店,一邊學(xué)習(xí)一邊創(chuàng)業(yè),就這么自己摸索著干到了現(xiàn)在。
謝松青一邊說著,一邊往手里的抹布上撒了些洗潔精,開始擦洗廚房的墻壁瓷磚。“牛菜在以前就是牛肉的邊角料,那些大塊的牛肉被切下來了,剩在骨架和牛蹄等部位上面的零星碎肉剃下來,這就是老桂林說的‘牛菜’。不過現(xiàn)在條件好了,牛菜也變成以五花腩為主的一道肉菜了。”
論肉質(zhì),論口感,這些“邊角料”必然是比不上整塊的牛肉,高端的食材只需要簡單的烹飪方式,而這些“不高端”的食材往往烹飪方式都不簡單。每天謝松青都會從市場進十余斤牛菜,在店里先是細細挑選一遍,剔除多余的肥油,然后切成規(guī)整小塊不停地過水,直到?jīng)]有血沫之后才準(zhǔn)備下鍋燉煮,因為只有這樣燉出來的湯才清爽沒有雜質(zhì)。“這樣一通做下來,十斤肉也就只能剩個六成。”
擦掉了灶臺上的污漬,謝松青又拿起拖把開始彎腰拖地。“說實話,這么一直做牛菜粉挺累人的,開店的時候一直站在幾口大鍋中間,那股熱氣蒸得人也是滿頭大汗,夏天的時候沒多久衣服就濕透了。”
謝松青說,她自從開起了米粉店以后,整個人就瘦了一圈,自己也不知道是每天起早貪黑做牛菜累的,還是長期在廚房里熱氣騰騰給熏的。“做早市還是得起早,我們夫妻兩個人五點鐘就要到店里開始準(zhǔn)備,一個月可能才休息一天。”
謝松青在這一片的人緣一直很好,以前是人們口中那個“總是笑瞇瞇的小謝”,現(xiàn)在成為了顧客口中“人特別好的謝阿姨”,不少顧客都是吃著她的牛菜粉長大的。
談話間,謝松青已經(jīng)里里外外把店里都打掃了一遍,她說她就是閑不下來,每天收店之后搞衛(wèi)生已經(jīng)成了固定的習(xí)慣,自己的店能一直做到今天,得到顧客的認(rèn)可,她既知足又驕傲。“雖然我已經(jīng)成‘老謝’了,但是小謝米粉還是會一直努力做下去,讓想吃粉的人都能吃上一碗熱乎的牛菜粉。”
記者陽聃甫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