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玩密室逃脫時撞斷了門牙
“沉浸”體驗游戲
莫忘安全底線
(相關資料圖)
密閉的房間、穿梭的年代、刺激的元素、待解的謎題……近年來,不少年輕人熱衷于體驗密室逃脫等沉浸式游戲來尋求放松和刺激,這些休閑娛樂活動也成為了年輕人追捧的“社交新寵”。然而有些游戲設置得過于驚悚或危險,一些玩家在參與過程中被嚇到腿軟,甚至發生摔倒磕碰受傷等情況。
消費者發生意外該由誰來擔責呢?消費者要想玩得開心又放心,要注意哪些方面?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玩“密室”發生消費糾紛
近年來,密室逃脫、劇本殺為代表的新興休閑娛樂方式迅速風行,不少消費者在周末會與朋友相約到提供這些沉浸式體驗服務的商家進行消費。日前,記者從桂林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了解到,今年暑期以來,我市關于真人體驗游戲的消費糾紛相對較多。
近日,肖先生在我市一家密室逃脫店鋪玩游戲過程中,為了躲避NPC(非玩家角色,由密室工作人員扮演)的追逐導致兩顆門牙被房間內的物品撞斷。事發后,肖先生已立刻就醫,但雙方就后續的治療、護理等費用未達成一致,故致電桂林市市場監管局12315中心進行投訴。目前,該投訴正在處理中。
無獨有偶,消費者小何在玩密室逃脫時也與商家產生了不愉快。小何與朋友一行五人都是學生,該店鋪學生優惠票價為每人88元,但商家要求小何一行先按原價每人108元支付,待游戲結束后再退差價。事后小何多次微信聯系商家均未得到回復。后經桂林市轄區市場監管部門組織調解,商家已退還差價。
該局12315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密室逃脫、劇本殺等新興娛樂方式以互動式、沉浸式的體驗備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為了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這類經營場所大多狹窄密閉、環境昏暗,游戲過程中還會出現追逐、跑跳等動作,易致消費者受傷。此外,隨著行業的迅速發展,涌現出的大量線下門店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因此較易引起消費方面的糾紛。
●有哪些安全風險?
“很有創意,也很驚艷,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小劉休息時會跟朋友約著一起玩密室逃脫或者劇本殺,這些沉浸式的體驗讓她感覺像是進入了平行世界。
小劉說,在玩恐怖的密室逃脫時還是挺刺激的,密室場景非常真實,代入感強。當NPC突然跳出來時,會被嚇到尖叫甚至被嚇哭,有時也難免會磕碰到。她建議,膽子太小的人還是不要玩恐怖類的密室或劇本。
記者在十字街附近一家密室逃脫店看到,參照劇本打造的空間布局營造出神秘、恐怖的氛圍。“玩家進入游戲前,我們會組織觀看游戲前的說明,提示主題內含有恐怖等可能造成不安的內容。”負責人李先生介紹,玩家進入游戲空間時,工作人員會再次強調相關安全問題。如果玩家在游戲過程中有任何不適可通過配備的對講機進行溝通,“我們每個房間都有監控,隨時關注玩家狀態”。
走訪中,記者發現密室逃脫主題大多以恐怖、懸疑、探險為主,為了增強沉浸式體驗,商家普遍采用密閉狹小的空間,配以昏暗的燈光、恐怖音效。游戲過程中,扮演NPC的工作人員會與玩家進行互動,此類游戲非常受追求刺激的年輕人歡迎。
沉浸式體驗項目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桂林市人民醫院的王醫生表示,劇本殺等需要長時間久坐及動腦的沉浸式體驗項目或是年輕患者出現腦出血等癥狀的誘因之一。生氣、焦慮、悲傷、恐懼、驚嚇等過激的情緒都可能導致腦出血,這主要是由于情緒激動時心跳加快、血壓突然升高所致。同時在玩這類游戲時要注意時間及頻率,防止長期癡迷性沉浸,損害身體健康。消費者在參與游戲時,需提前了解游戲內容,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項目,游戲過程中注意安全,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同時,也要避免誤傷隊友。游戲過程中一旦感覺不適,要及時終止退出。
●玩游戲時受傷責任誰來承擔?
如果玩家在玩密室逃脫等游戲中受傷,法律責任該誰來承擔呢?
廣西亞卓律師事務所盧盛喜律師表示,《民法典》規定: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關于責任主體,在義務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時,責任主體就是義務人本人,在第三人行為造成損害時,責任主體為第三人,義務人僅在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并可向第三人追償。關于責任性質,應理解為過錯責任,如義務人盡到了安全保障義務,就可以免除責任。
而《民法典》也規定,文體活動中的自甘風險原則,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此外,如果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那么,密室逃脫游戲的經營者,應當盡到哪些安全保障義務?盧律師表示,經營者應加強提醒警示義務。明示不同游戲的刺激驚險程度,提醒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不適宜較為刺激類游戲的玩家謹慎參與,限制未成年玩家選擇恐怖、驚悚類主題游戲。同時,落實場地安全及維護。設置安全出口標識,標明消防通道等救生設施,定期維護監控視頻、消防設備及場地設施,加強工作人員職業安全培訓及應急處置能力。
同時,桂林市市場監管局也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這類游戲項目時,要想玩得開心又放心,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消費者應選擇有營業執照、安全設施齊全的商家。參與游戲前,最好問清安全出口、疏散路線以及求救方式等事項。面對商家推出的各種充值優惠,消費者要謹慎購買,不要進行大額充值,以免后續想退卡時產生退費糾紛,或者因經營者倒閉或跑路造成財產損失。一旦消費者在游戲中產生傷害或者侵權糾紛,要第一時間保留付款記錄、就醫憑證等證據,積極與經營者溝通協商,協調無果應及時向行政部門進行投訴。記者周子琪 通訊員唐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