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昨日再發高溫橙色預警 半月以來已發布十幾次
收到高溫預警 這些防范要做好
烈日下,不少市民穿著長袖服裝防曬。記者劉凈伶 攝
(資料圖片)
昨日,高溫天氣重回桂林,氣象部門再次發布高溫預警信息:“桂林市氣象臺7日8時25分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市區將出現37(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請做好防范?!倍诖酥暗?月22日至8月3日,桂林氣象臺共發布了13條高溫橙色預警。
面對高溫預警提醒,市民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些什么,相關部門又該做好哪些防范,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
高溫預警意味著什么?
上周末的短暫降雨,只讓桂林涼快了一小段時間。昨日,桂林市氣象臺再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緊接著,臨桂、全州、興安、資源、灌陽、靈川等縣區氣象臺也紛紛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可以說晴熱天氣又重新唱起了主角。
實際上,“高溫橙色預警”近段時間已經成為了桂林市民的“老熟人”,從7月22日至8月3日,桂林氣象臺已發布13條高溫橙色預警。那么,“高溫橙色預警”究竟是什么意思,和其他預警又有何區別?
對此,桂林市氣象局專家進行了解答。
氣象專家介紹,氣象預警按照嚴重程度依次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案鞯貧庀蟛块T可以根據地域氣候條件不同,對所轄范圍內的預警信號的級別和類型做相應的調整,桂林的高溫預警只有橙色和紅色兩個等級?!睔庀髮<艺f,氣象臺若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表示預計未來24小時內市區將出現37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高溫紅色預警則表示預計未來24小時內氣溫將升高到40攝氏度。
“出現高溫橙色或紅色預警,各地可以按照具體的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和處置規定進行應對?!睔庀髮<艺f,如果是高溫紅色預警,除特殊行業外應該停止戶外露天作業,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采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
近期高溫天氣
對農業影響幾何?
持續的高溫天氣會對農業生產產生影響嗎?
市氣象專家說,7月12日至7月17日,7月22日至8月3日,桂林兩次出現大范圍日最高氣溫≥3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局部地區甚至有持續超過10天高溫天氣,這樣的天氣會對當地的水稻、橙子、柚子和柿子等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
記者從桂林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在溫度過高、防范不到位的情況下,是有可能會導致未成熟的水稻結實率降低,部分沃柑出現日灼病的情況。但由于各地農業生產基地根據往年的種植經驗已經提前做好了防范措施,因此天氣情況對桂林影響不大。
目前,桂林市已經完成了早稻收割。農業農村局會安排各部門繼續做好保收工作,比如保持田間水深8厘米左右,噴施葉面肥等方式提高農作物的抗高溫能力,持續留意中稻、蔬菜種植以及果樹包果工作。
據廣西氣象局發布的消息,預計8月可能有一兩個臺風將影響廣西。桂林農業部門會做好高溫、干旱、臺風和局地強對流等不利天氣的防范工作。
“但對另一些作物來說,高溫也會帶來積極影響?!鞭r業農村局專家說,早稻、花生、玉米等農作物收獲后,高溫天氣有利于農戶鋪曬糧食,減少其中的水分,更有利于保存。
高溫天氣下,市民的用電量也增加了不少。8月1日,桂林供電局發布消息稱,連日來氣溫持續走高,空調降溫負荷是拉動負荷新高的主要因素,空調負荷增長約40萬千瓦。桂林供電局通過強化風險管控及電網調度,加強設備監控及運維,完善電網網架結構,全力開展迎峰度夏工作。
桂林供電局預測,桂林電網負荷將持續保持高位。同時希望市民樹立科學用電意識,在家盡量使用高效率低能耗電器,合理設置空調溫度,盡量使用節能燈具,不開長明燈,電動車等盡量利用夜間負荷低谷充電。
高溫預警下
市民需做好這些防范
桂林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熊利明接受采訪時說,高溫天氣下,市民更容易中暑。從健康的角度考慮,室外高溫的情況下,市民要盡量減少高溫外出,減少在高溫環境中待的時間,就能有效避免中暑。
長時間在戶外作業的市民,要盡量避免在高溫時間段進行戶外連續作業,另外衣著上要特別注意,既不要讓陽光直射裸露皮膚,又要穿著涼快、透氣的面料。
高溫環境下,人體通過大量出汗降低體表溫度,此時要注意補充身體水分,不要大口急喝冰水,最好飲用常溫水。市民如果感到頭暈、乏力、惡心等,要立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可先服用解暑藥品,如果仍然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除了中暑,猛烈的陽光還會讓人體皮膚曬傷。市民外出時,做好防曬工作也很重要。防曬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物理防曬是指穿好防曬衣、戴好遮陽帽,化學防曬則是涂抹防曬霜。
夏天離不開空調,但長時間處于溫度過低的室內,除了可能會導致“空調病”等疾病,還有可能會讓電路負載過高,導致電路著火。
消防部門也提醒市民,在給電動車充電時,最好不要把電動車放在高溫處暴曬,要選擇專用的、可以自動斷電的電動樁充電,切忌從家里飛線或者長時間充電不斷電。室外高溫容易讓長時間充電的電動車充電器發熱,引起短路、著火。
近期,廣西預警中心還發布夏季高溫提醒,提醒市民注意燃氣灶、閥、瓶的使用情況,預防燃氣泄漏。
■鏈接
看懂防曬用品上的“SPF”和“PA”
市民在使用防曬用品時,經常會看到“SPF”和“PA”這兩個單詞,它們分別代表什么?
“SPF”和“PA”是防曬用品的兩大指數。前者主要代表防護UVB(中波紅斑效應紫外線)的能力,后者代表防護UVA(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的效果。因為長期的UVB和UVA輻射都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防曬化妝品都會有這兩個防曬系數,系數的大小代表防曬能力的強弱。
例如,陰天或雨天室外活動的,可以選擇SFP15-25、PA+PA++的防曬霜;直接陽光下活動,可以選擇SPF25-30+、PA++PA+++;雪山、高原或春秋夏季強烈陽光下活動的,可以選擇SPF50+、PA++++的防曬霜。如果大量出汗或者接觸水,可以在上述數值上選擇防水防汗類防曬化妝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SPF值越大、PA“+”越多的產品防曬效果越好,但同時也意味著添加的防曬劑含量越高或者成分越復雜,過度使用會加重皮膚的負擔,甚至還可能引起皮膚不良反應。
記者劉凈伶 見習記者李貝 通訊員劉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