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起做科學作業后愛上手工 全職媽媽把紙盒“變廢為寶”令網友羨慕
“驚艷”背后是陪伴
林凌展示自己的作品“夢想小屋”。
(資料圖)
作品細節滿滿,十分精致。
林凌用廢舊材料做成的“夢想小屋”。
最近,桂林一位全職媽媽用廢棄的紙盒給兒子做出4層迷你別墅的視頻登上了熱搜,同時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一些網友看后說,為了孩子,這屆家長實在是太“拼”了。但是這位全職媽媽表示,其實是孩子的作業讓她喜歡上了做手工,她也希望自己能做出更多好作品,引導孩子做一個細心、有創造力的人。
用廢紙盒做小房子引關注
“這個媽媽的動手能力好強啊,真是心靈手巧,同學得狠狠羨慕這個小朋友了。”“很有耐心很有愛。”“材料雖然簡單,但是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太棒了,這樣的母親讓人羨慕!”……
這位全職媽媽叫林凌。最近,她和孩子用廢舊快遞盒做的小房子引發網友關注。還有平臺聯系到了林凌,讓她介紹了陪孩子完成作品的視頻。該視頻所帶的話題“媽媽用快遞盒給兒子做出4層別墅”得到了7300多萬次的閱讀,該話題的熱度也一度登上同城熱搜榜的第一位。
日前,記者在毅峰路見到了林凌。她說,這次視頻意外地火了,其實是源于孩子的科學作業。
林凌的兒子今年12歲,讀小學六年級。前段時間,學校布置了一項科學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兩層樓以上,有樓梯和房間的小房子,不限材料。剛開始孩子無從下手,拖延了一段時間。到了后來,兒子主動來問林凌該怎么辦,她才建議兒子用家里廢舊的快遞盒當材料,并引導和陪孩子一起完成作品。
林凌說,這一次她將自己和兒子的作品發布到了自己的社交賬號上,一下就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讓她和孩子很有成就感。
孩子的作業變成了自己的愛好
“我很享受跟孩子一起做手工的過程,感覺就像找到了自己的樂趣一樣。”完成孩子的作業后,林凌仍堅持用家里的廢舊材料做手工,而且越做越精致,越做越起勁。她的作品有客廳、廚房、臥室等多個空間,里面有沙發、柜子、廚具等等,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都是她根據自己的想象以及參考自己喜歡的家具所制作的,也是她的“夢想小屋”。
很多網友看過視頻后稱想“拜師學藝”,還有網友直呼:太治愈了,好想住進去!
“尺寸太大的作品占位置,所以我就做了小尺寸的,而且利用它的立面就能疊在一起,既美觀又節省空間。”林凌拿出幾個作品向記者介紹,這些作品底面的直徑只有十幾厘米。盡管是用廢舊材料做的,但是制作工藝絲毫不馬虎,且細節滿滿。
“細節能讓整個作品更有立體感,更生動,所以在制作的時候,我還會觀察家里的家具等物品,然后復刻到這些作品中。”林凌說,為了讓里面的物品更精致,她選用了更豐富的材料,有不用的牛皮紙袋,還有牙簽、棉棒等,還有家里不用的窗簾碎布、包裝紙、舊雜志等。
曾經是服裝設計師的林凌對空間的布置體現了她個人的審美,布料和紙箱等色調的視覺沖擊,更顯得她的作品格外別致。而在這些作品的制作中,也體現了林凌的很多巧思。
在每個不同的空間里,林凌都細心地進行布置,比指甲蓋還小的書本,能進行翻頁;為了讓雙人床更仿真,看起來更柔軟,她想到把外賣里面的保溫層裁剪下來包進布里面。記者注意到,林凌的作品里很多東西甚至比螞蟻還小,但是她都進行了一一刻畫。
正確的引導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完成一個作品,林凌都很有成就感,但是這些都抵不過兒子的一句:“媽媽,真棒!”
林凌兒子的同學也在網上看到了林凌的作品,紛紛羨慕他有這么厲害的媽媽,林凌的兒子有時也會帶著班里的小粉絲們回家,讓大家一起欣賞媽媽的作品。看到兒子驕傲地介紹她的作品,林凌感到欣慰和喜悅。
林凌的作品雖然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愛,但也有家長調侃,孩子的作業做得挺好,就是有點“費家長”。對于這些評論,林凌解釋稱,其實這次科學作業的整體造型都是她兒子設計的,畫畫的部分還有黏土等也都是孩子做的。她做得比較多的是引導和陪伴,在孩子不知道該怎么開始時,她提出可以用家里廢舊的快遞盒等材料來做這個小房子,引導孩子從平層做起,然后再去想里面的結構。
讓林凌很驚喜的是,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添加游泳池,還有在頂層做一個籃球場,然后再用黏土做沙發上的抱枕,在設計房間時,孩子還會設定好人物,并根據性別進行不同的裝飾等。
林凌說,在跟孩子一起做手工時,要擺正角色,孩子才是做手工的主角。要有耐心,不要覺得孩子做得不好看,就直接代替孩子完成,而且在過程中要跟孩子交流溝通,尊重孩子的創意想法。
一直以來,林凌對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方式。林凌的妹妹說,在這次科學作業之前,她外甥也有需要完成的手工,只要外甥能獨立完成的,她姐姐都不會參與,只會在一旁陪伴,給予孩子關心和鼓勵。
現在林凌仍然堅持做這些手工純屬是個人喜好,她希望這些作品在給大家帶來樂趣的同時,也讓孩子看到她細心認真和有創造力的一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樹立榜樣,“陪伴和正確的引導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林凌說。
記者周子琪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