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喝茶,很多人都知道碧螺春、西湖龍井、太平猴魁、武夷山大紅袍、鳳凰單樅、福鼎白茶、云南老班章,卻忽視了其實在我們本地,也有表現不俗、價格公道的茶葉。在采訪中,兩位國家級一級茶藝技師都提到了桂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
在世界上第一本茶專著,也就是陸羽所著的《茶經》中,記載著茶葉的產區,有福州、建州、象州。象州就是如今廣西的象州縣。這也說明了早在唐代,廣西一帶就有種茶和制茶的活動了。而追溯中國茶樹的起源,是在我國西南山區,主要包括云南、貴州和廣西這三個省區。在廣西,桂西北山區就是過去的茶樹原產地。像龍勝龍脊、興安六峒等地,就發現了大葉種的野生茶樹。
而在宋朝的《宋會要·食貨志》當中,也有記載與桂林茶葉有關的內容。在宋高宗三十二年(1162年),全國的產茶量是1900余萬斤,其中我們廣西的產量是9000余斤。臨桂五通、靈川、興安、荔浦、永福在宋代都有產茶。
在南宋周去非所著的《嶺外代答》一書中,也有記載桂林本地茶。當時廣西茶以修仁地區,也就是荔浦修仁鎮的茶葉為佳,遠近聞名,飲用它,可以治療頭風,也就是慢性陣發性的頭痛。
桂林不僅僅是茶葉產地,飲茶之風也興盛。據史料記載,古人會在桂林的山水間飲茶雅聚,常去的地方有伏波巖、普陀山元風洞。在西山的隱山朝陽洞里,也有石刻記載古人飲茶的風雅之事。這說明在宋代,文人墨客在游歷山水之余,聚會飲茶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由于地處西南,土質黏度大,因此桂林地區的茶本身含茶堿的量較重,利于防蟲害。在清代乾隆六年,桂林的龍勝古樹茶曾是作為官府的貢茶。這段歷史還被刻在了龍勝龍脊古壯寨水井亭旁的一塊免征賦稅碑文中,保存至今。
因此,大家在日常飲茶、購買茶的時候,也可以試一試桂林的本地茶。比較有名的是桂林毛尖、綠茶類,滋味醇和鮮爽,含硒量高。還有石崖茶,湯色靚麗,富含黃酮類物質。此外桂花茶、漓江乳雪、漓江銀針茶、茉莉凌云白毫、三青茶、漓江翠茗等茶葉大家也可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