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醫科大學的教授唐步堅不打撲克,卻從2001年開始愛上收藏撲克牌,如今藏品已有上千個品種、兩千余副。如今,他要把這些撲克都捐給博物館。
01
收藏2000余副撲克
涵括上千個品種
唐步堅的撲克牌裝滿了一個書柜,他還為撲克牌編制了檔案,詳細標明了每副牌的內容、收集日期、來源、價格、收藏時間等事項。記錄從2001年5月3日開始,持續到2013年。“2013年之后也還在陸續收藏,但是沒有記錄了,目前有2000余副、上千個品種。”
唐步堅展示藏品中最小的德國撲克牌。
這些撲克牌來自世界各地,內容五花八門,造型各式各樣,材質各有不同,但多數是各類文化知識、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活動的載體。
其中唯一一副用于打牌娛樂的藏品是1939年英國生產的,這是他2004年前后出國進行學術交流活動時,在倫敦的跳蚤市場上買回來的。
在英國倫敦跳蚤市場搜集的1939年版撲克牌。
根據唐步堅的記錄,這些撲克牌大致可分為文化、藝術、軍事、運動、醫藥、科普、旅游風景等十余個系列,涵蓋中華傳統文化、古代名著、神話故事、軍事活動、動植物科普等,包羅萬象。
02
撲克牌后故事多
有些記載重大歷史事件
唐步堅最喜愛的藏品中,有一副是臺北市榮民總醫院贈送的白衣天使撲克,這是他受邀赴臺北進行學術交流時看到的。作為一名醫生,唐步堅一看到崇拜的偶像南丁格爾印在撲克牌上,頓時愛不釋手,臺北市榮民總醫院于是將這副撲克牌送給他作紀念。
軍事系列里,既有反映歷次世界大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9·11”事件等內容的撲克牌,也有各類現代化兵器圖譜的撲克牌。
但唐步堅覺得最有意義的,是一副撲克牌通緝令——這是2003年美軍出兵伊拉克期間,由美國政府設計、繪有人像在牌面上的撲克牌,用以幫助軍隊識別薩達姆·侯賽因政府的通緝成員。唐步堅設法買到一副,作為這場戰爭的見證留存。
美國制作的撲克牌通緝令,成為伊拉克戰爭的見證。
此外,藏品中有一副最小的撲克牌,僅比大拇指大一點,是唐步堅在德國出差時發現的,他覺得好玩,花了5馬克買了回來;最大的撲克牌是中華傳統文化、洛陽牡丹系列;最重的是紀念北京2008年申奧成功而發行的金銀兩色金屬撲克牌,每一副撲克牌重達500克……
這些撲克牌的材質也各不相同。紙質的最多,但也有金屬、塑料、膠質、金絲包邊的,包裝盒則由紙質、木質、金屬、塑料等各類材質組成,每一副撲克牌不盡相同。
各種異型撲克牌。
03
讀不厭的“百科全書”
將全部捐給博物館
唐步堅告訴記者,2001年5月,他整理雜物翻出了1998年在廣州購買的一副多變撲克牌,頓時被上面豐富的內容吸引住了,從此關注起撲克牌來。每走到一個地方,他首先要看當地是否有特色撲克牌。
唐步堅收藏的撲克牌越來越多,還給他帶孫子帶來很大便利。“我把各種恐龍撲克和兵器圖譜撲克牌拿給孩子看,他喜愛得不得了!”唐步堅笑稱,“這些撲克牌擺在一起就是一本讀不厭的百科全書!孩子沉浸其中,增長了見識,還減輕了我的負擔。”
紀念北京2008年申奧成功的金屬撲克牌。
收藏了20多年,攢下2000余副撲克牌后,唐步堅現在卻要將它們全部捐給廣西民族博物館。他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大家通過這些藏品學到一些知識,得到一些啟示,我所愿也!”
廣西民族博物館藏品部黃世棉表示,這些撲克牌有收藏價值,該館已決定接收。
來源丨南國早報記者 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