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即將進入主汛期,根據預報,今年我區屬氣象偏差年景,防汛抗旱總體上形勢嚴峻。4月19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廣西防汛救災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現場。
發布會上,對廣西2022年防汛抗旱形勢進行了介紹——
一是平均總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多,今年年初以來降雨偏少,主汛期出現區域性、階段性暴雨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大。
二是我區處于極端天氣多發頻發的地區,極端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偏大。
三是防洪減災體系還不完善。我區大藤峽水利樞紐、洋溪水利樞紐等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尚未建成,部分水庫、水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險,防洪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同時突發性災害預警能力不足,特別是局地強對流天氣導致的短歷時、突發性暴雨洪水預報預警精準度仍需提高。
四是基層防災救災能力不強。目前我區的鄉村電力、通信、道路等基礎設施抗災能力仍較薄弱,邊遠山區遇到極端天氣很容易造成電力中斷、道路沖毀、通訊失聯,救援救災難度很大。
五是基層應急機制磨合還不到位。
▲3月31日,融安縣舉行水庫防洪度汛應急演練,進一步增強救援隊伍的協作能力和群眾防災避險意識。韋榮軍 攝
今年廣西汛期
可能出現旱澇并存的局面
全年影響廣西的臺風偏多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頻發已成為新常態。今年以來,廣西的天氣氣候也較為復雜多變,冷暖起伏大、階段性降雨偏多、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較為嚴重。如1月28日至2月25日,我區出現了2009年以來最嚴重的持續低溫雨雪寡照天氣過程,階段性降雨量是歷史同期最多,其中2月19-20日強降雨引發了我區近10年來同期的首次洪澇災害。進入3月以后,我區大部氣溫偏高,平均偏高3.3℃,為1951年以來第二高。
經與國家氣候中心、華南區域氣象中心聯合會商研判,預計今年汛期(4月至9月),廣西氣候狀況總體偏差,平均總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多,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出現旱澇并存的局面,全年影響廣西的臺風偏多。
預計,暴雨過程集中期:桂北出現在5~6月、桂南在7~8月,出現區域性、階段性暴雨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大。后汛期桂北降雨偏少,我區可能出現階段性氣象干旱。
汛期平均氣溫略偏高,高溫日數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預計汛期影響廣西的臺風有5-7個,較往年偏多1-2個,對桂南有較大影響。
今年廣西出現區域性大洪水概率大
今年,2月中旬就出現我區首場超警戒水位洪水,時間較往年提前了約1個月,需提高警惕。根據水文部門的預測,今年我區江河水情態勢總體屬偏差年景,出現區域性大洪水概率大,汛期柳江干流及支流古宜河、龍江,左江支流明江及桂南沿海部分河流等江河可能發生5~10年一遇洪水,部分中小河流甚至可能發生50年一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是今年需重點關注的區域。
在區域性、階段性的強降雨偏多的情況下,我區山洪災害點多面廣,強降雨容易引發山洪泥石流,造成災害,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山洪多在夜晚暴發,這使得群眾必須提高風險意識和自救能力。
自治區水利廳提醒公眾,汛期要多關注天氣變化,注意山洪災害預警信息,盡量避免到山洪災害預報風險大的區域活動。要樹立山洪災害的風險意識,掌握避險知識,了解本地山洪轉移路線。一旦收到發生山洪災害預警信息,不要慌張,有序快速轉移到安全區域。如突遇山洪災害,要果斷向河道兩側高地快速躲避,不要順著河道跑,更不要涉水過河;如山洪到來時來不及轉移,要立即爬上屋頂等高地站立,設法以各種方式與外界聯系求救,等待救援。此外,還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廣西水旱災害公眾查詢系統”,快速便捷查詢、接收山洪災害風險、預警信息。
來源丨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