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238個
我市個性化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位于全區前列
本報訊(記者劉倩)日前,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去年以來,我市貫徹落實加快建設“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部署,著眼打造世界級康養休閑勝地,著力推動健康養老與康養旅游、健康運動融合發展,提升了養老服務含金量。目前我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了全覆蓋。全市建有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238個,養老床位31583張,其中養老機構85家,養老機構床位數12669張,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8312張,占比達65.6%,個性化、多層次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位居全區前列。
去年以來,我市投入養老服務資金3795萬元,支持疊彩、平樂、永福民政園區建設;爭取資金4320萬元,完成城市老人服務中心主體建設;建設1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點、20個社區長者食堂,對1000名失能老人家庭成員進行護理服務培訓,為1000名看護缺失的老年人購買智能看護系統,為1500名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為2000名高齡老人配備應急呼叫設備,為20000名社區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此外,桂林市養老服務中心獲批設立,進入籌建階段,建成后將大大提升我市養老服務設施水平。此外,我市還加快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專項安排福彩公益金40多萬元開展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舉辦各類培訓班28期,培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1.2萬人次。
各縣(市、區)也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康養產業。陽朔縣發揮山水旅游優勢,探索了康養、旅居養老新路子。龍勝各族自治縣爭取資金4870萬元,完成養老綜合樓主體建設。臨桂區投入2800多萬元建成了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全州縣、興安縣、荔浦市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推動形成醫養、康養養老模式。象山區主動對接康養服務多元化需求,創建嵌入式居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
據了解,今年我市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打造桂林大健康養老產業。以打造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為契機,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按照《桂林市康養產業“十四五”規劃》《桂林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打造康養、醫養、旅居養老等更多更好品牌,進一步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使桂林旅居養老成為全世界更多人的首選目的地、最佳目的地。其中,要大力發展長期照護、短期托養、日間照料、上門照護等社區養老服務,逐步形成“街道—社區—小區”三級銜接有序、功能互補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摸清新建小區和老舊小區養老配套設施的底數,創建2個以上自治區老年人宜居社區。通過市場運作、公建民營等多種方式,將已經建成的養老服務機構盡快投入運營,早日產生社會效益。堅持項目為王與創新為要同步推進,搭建全國各地交流合作平臺,吸引更多高端資源和創新要素加快向桂林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