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網友反饋稱,多家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向捐款者收取“支持費”,甚至捐款1元也被收取3元。此外,水滴籌近期還在部分城市開始試點收取服務費,向籌款者收費。
為何帶有公益色彩的各家大病籌款平臺紛紛開啟商業化收費舉措?
根據網友們的反饋,記者在多個大病籌款平臺發現,收取“支持費”逐漸成為行業慣例,用戶不勾選相關選項就可以避免扣費,費用可退。但部分平臺默認收取該項費用,用戶不仔細閱讀規則就會被多扣款。
例如在水滴籌的捐款界面,確實多了一個“支持平臺3塊錢”的選項,選擇后,無論捐款多少,都會在捐款數額的基礎上多扣除3元。
各大平臺收法不一 水滴籌試收3%服務費
除了從捐款方收“支持費”,也有平臺從籌款人募集到的款項中抽取一定費用。
記者了解到,輕松籌平臺目前在大病籌款業務上不收取任何費用;安心籌客服人員介紹,籌款提現時,平臺扣除2%手續費,第三方支付平臺扣除0.6%費用。實際上,第三方支付平臺扣除的0.6%渠道手續費自水滴籌上線時就一直存在,2020年1月以前,這筆費用一直由水滴公司承擔。
不過,從今年1月17日起,水滴籌就在全國十余個城市試點收取服務費,包括廣西百色、江蘇徐州、山東臨沂等。除此前第三方收取的0.6%支付渠道費之外,水滴籌在試點城市對每筆籌款收取3%的平臺服務費。
水滴籌工作人員:目前來說,它是第三方平臺的費用加上咱們平臺的收取的這個服務費用,是不會高于5000元的哦。
籌款業務“造血”補貼運營成本 市民呼吁收費要有標準在水滴籌發展早期,零服務費和籌款顧問團隊是水滴籌規模迅速擴大并趕超同行的“利器”。業內人士介紹,大病籌款場景往往最能激發用戶購置保險的意愿,因此用戶在捐款后收到保險產品推薦內容的投保率往往會比較高。
水滴籌上線即宣布不收取服務費,為平臺贏得了大量用戶,其他籌款平臺紛紛跟進,這讓不收服務費一度成為行業慣例。由于能夠“導流變現”,業內通常愿意用賣保險的收益來支撐籌款團隊的運營成本。
但2021年8月,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開展互聯網保險亂象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導流變現”的生意難做了,籌款業務必須要考慮“造血”補貼運營成本,因此,多家平臺也紛紛開啟了收費模式。
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是近年來我國大病救助社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醫保、商保之外形成了一條醫療資金供給的有效補充渠道。它一開始就頂著“公益慈善”的光環,實際上卻是一種商業服務,在公益和商業邊界間,作為新生事物的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亟須探索自己的發展路徑。對此,市民也表示理解,不過大伙也都認為設立合理的行業服務費標準,從而促使行業良性持久發展。
記者丨何思勉 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