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每年春季,桂林總要經歷一段“新葉萌發、老葉掉落”的階段。五顏六色、層層疊疊的落葉,給城市增添了一抹“春季秋韻”的詩情畫意。
近年來,圍繞道路上的落葉能否緩掃,各方一直有著不同的聲音。園林部門一直嘗試在特定區域“落葉緩掃”,贏得了不少市民拍手稱贊;環衛、消防部門考慮的重心則在詩意以外:落葉引發的環境污染、道路安全、火災隱患,“緩掃”的構想理想成分居多。
有沒有一個辦法,能在保證衛生和安全的前提下,讓“春秋看落葉”成為城市的一張名片,在鋼筋水泥構筑出來的城市“冷景觀”中保留一抹動人的顏色和溫暖?
落葉落花 景觀令人無法忽視
前陣子,隨著氣溫回升和大風降雨,桂林街頭的落葉、落花成規模地掉下,形成了一道無法忽視的景觀。即便是平常忙著邊走路邊刷手機的人,也不自覺地停下來拍拍落葉和街景。
臨桂區錦秀路落花滿地,極富詩情畫意。 通訊員李騰釗 攝
在王城景區,榕樹、香樟樹掉落下來的陳葉,已經將校園的干道鋪滿。這些陳葉呈現出黃色、紅色等,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層紅黃相間的錦繡地毯。濱江路上,429株香樟沐浴了半個世紀的雨露陽光,郁郁蔥蔥。每到春天和秋天,香樟葉緩緩飄落,置身其中的人仿佛忘卻了時間。在解放西路、雉山路,金黃的黃葛榕葉子和紅色的杜英樹葉簌簌落下時發出了“沙沙”聲,讓人一下就從川流不息的城市快節奏抽離出來,捕捉到了一分靜美。
毅峰路,黃葛榕落葉金黃。通訊員李騰釗 攝
“落葉其實很美,只是沒有多少人會去發現它們,欣賞它們。”市民袁先生感慨道。“少年已遠行,落葉又逢春。”梁女士特地選擇了一個晴天,定格下王城內的繽紛落葉大道。
然而,讓袁先生和梁女士們感到惋惜的是,街頭的落葉景象雖然漂亮,但卻不能保存很久。每天都會有保潔人員奮力將落葉掃成一堆,然后運走。“這么美的落葉景觀,可以晚幾天再掃嗎?”不少市民紛紛發問。
葉落矣,可緩緩掃
春來賞花、賞葉,自古都是調節情志的好辦法。那么,面對著滿城落葉、落英,我們能不能讓它們多停留片刻,再緩緩掃呢?
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桂林市林業和園林局就不斷向景區、公園、居民小區發聲,建議可以落葉緩掃。該局綠化科科長李騰釗介紹說,桂林市區林蔭道覆蓋率達到了85%以上。落葉量在全國也排行前列,因此更有“落木蕭蕭下”的先天條件。受氣候影響,在桂林,春秋兩季都能看到落葉繽紛的反季節美景。因為葉落時間短暫,桂林市民也反映了多次想留住落葉。但“不掃”和“緩掃”還是有所區別的,“緩掃”緩到什么程度,也是要因地制宜的。
桂林市濱江路落葉。 通訊員李騰釗 攝
在園林部門的倡議下,目前,電科所宿舍、王城景區、兩江四湖景區都嘗試了“落葉緩掃”。像兩江四湖景區,甚至在20年前就萌發了落葉緩掃的意識。但在景區外圍,如靖江王府周邊的西華門、東華門區域,還有緊挨著漓江的濱江路等景觀較好的路段,想推廣“落葉緩掃”相對較難。
負責王城西華門、東華門內片區的環衛工人則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她們的工作量因落葉頻繁而明顯加大。由于落葉要單獨打包送去處理,每天清掃整理出來的落葉就達到了15包以上。雨天落葉沾在地上,清理的難度就更大了。
桂湖附近,一名男士隨手拾起落葉與孩子玩耍。 記者蘇展 攝
保留街道景觀落葉,既能裝扮城市,又能減輕環衛工作量,何樂而不為呢?
桂林市環境衛生管理處業務科長秦燕表示,上海、成都、宿遷等城市在部分路段實施“落葉緩掃”政策。盡管政策和效果很好,但在桂林的落地卻顯得不那么“實用”。秦燕說,桂林雨水多,雨季較長,春季幾乎全在下雨。不及時清掃路面落葉會堵塞下水道,如果遇到氣溫高的時候,潮濕腐爛的葉子還容易滋生細菌。其次,行道兩旁的落葉有安全隱患。晴天的時候,落葉飄到車道上,容易被碾碎,給空氣增加PM2.5、PM10的含量,還會妨礙行車視線誘發交通事故。
秦燕補充說,在街道兩旁的落葉如果不及時清掃,很有可能被認為是垃圾。有的人就順手將垃圾扔到落葉里面去了。因此,她認為,在城市道路實施“落葉緩掃”也需要市民配合,普遍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習慣才行。
如何破解一片落葉中的“美麗難題”
李騰釗介紹說,目前,桂林共有植物品種2329種,桂林原生的有1166種,在桂林發現并以“桂林”命名的植物有11種,如桂林白蠟、桂林厚殼、桂林紫薇、桂林烏桕、桂林石楠等。光是在市區內種植的就有數萬株色葉樹,如楓香、香樟、榕樹、桂花、杜英、銀杏、黃葛榕、水杉等。同時,在春季能形成大片落花的有桃花、櫻花、紫藤、三角梅等。
王城附近一處花壇落花,市民對落地的花瓣愛不釋手。記者蘇展 攝
有這么好的先天條件,更應該把落葉和落花好好利用起來。李騰釗說,花草樹木無言,但卻是最好的老師。城市景觀漂亮了,人們的素質無形中就提升了。因此,未來是否可以考慮把落葉、落花納入校園德育、美育課程中。比如讓孩子們動手撿拾落葉,做成漂亮的落葉畫、壓花、壓葉標本等;借助落葉落花,開展生命教育、自然教育。
在適合的區域、街道,可用落葉創設一些小品景觀。相比其他造景成本,落葉基本是零成本,只需要一把掃帚和一些創意。在武漢疫情期間,我市市民自發地用落葉在地上擺出了“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圖樣,不僅將落葉再利用了起來,還賦予了它們正能量,折射出了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
李騰釗認為,桂林也可以嘗試將落葉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讓游客們“北方看雪,南方賞葉”。比如,在落葉季,王城景區可以在景區內的落葉大道上增設一個帶有劉三姐這樣的本地文化IP形象,讓游客和市民在拍照的同時也變成地方文化符號的輸出者。
落葉與外賣小哥的衣服顏色相似。 記者蘇展 攝
針對目前一些樹種如黃葛榕,落葉頻率不一致的現象,未來也可以采取一些技術手段,調節樹葉掉落的時間,讓葉落同頻,以達到紛紛揚揚、落葉厚疊的視覺效果。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發布“賞葉地圖”,圈出落葉緩掃的區域、賞的是什么樹種的落葉以及樹木的介紹,這樣,游客對桂林又多了一個“不得不來的理由”。
李騰釗說,美需要引導和發現,美好生活也需要所有人共同締造。一座城市,對外的形象是立體的、多面的,人們可以通過山水認知她,也可以借助葉片走近她,更可以通過嗅覺、觸覺來感知她。期待多部門聯動,拿捏好“落葉緩掃、落花緩掃”與城市美學、生活美學之間的刻度。推出賞葉經典線路,讓大家都能感受到“頭頂是湛藍的天空,腳下是繽紛的落葉”的詩意。
桂林賞葉、賞花地點一覽
香樟落葉:王城景區、濱江路、漓江路、環城北一路、七星路、中山南路、西山路、鳳北路,其中以王城景區和濱江景區為甚。
黃葛榕落葉:解放東(西)路、穿山路、穿山東路、毅峰路、五里店路、西環路、南環路。
桂花落葉、落花:全市主要道路、景區,比較密集的在龍隱路、解放西路上。
小葉榕落葉:南環路、王城大榕樹、古南門古榕、穿山小街、三多路、麗君路。
白蠟落葉:中華路、靈川。
楓香落葉:五里店路、東二環路、七星路、西鳳路、訾洲公園、廣西師大校區、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六合路校區。
杜英落葉:雉山路。
銀杏落葉:桂湖銀杏園、榕湖、杉湖、廣西師大育才校區、中山中路、中山南路等。
水杉落葉:桂湖、杉湖、園林植物園。
烏桕落葉:竹江村、兩江四湖、訾洲公園、魯家村等。
櫻花落花:南溪山公園、西山公園等。
紫藤花落花:南溪山公園、三里店海關宿舍等。
來源丨桂林日報(記者韋莎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