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是“壯族三月三”和清明假期的第二天,全區公墓、殯儀館當天迎來了祭掃高峰。
自治區民政廳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區57個祭掃觀測點(公墓、殯儀館等)當天共接待祭掃人數11.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70.53%;同時,有1萬多人次通過全區網絡祭祀平臺參加網絡祭掃,較去年同期增長3倍多。
▲4月3日,市民在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4月3日上午9時許,在南寧市殯儀館,前來祭掃的群眾較前一日明顯增多?,F場有不少工作人員在指導市民亮碼、接受體溫檢測,并提醒大家注意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扎堆。
記者發現,菊花、康乃馨等鮮花已逐漸代替了傳統祭祀用品,成為市民祭掃的標配。在殯儀館的祭掃廣場,專門設立鮮花祭拜區,市民把鮮花和逝者生前一些隨身物品擺放在桌臺上進行默哀,形式簡潔又不失莊重。
“今年沒人帶鞭炮來祭掃,燒紙錢的市民也少了?!睆V西四廈嶺墓園的一位負責人說,這兩年大家逐漸接受了綠色祭掃殯葬新風尚,墓園推行了多年的“鞭炮換鮮花”,如今已經很少執行了——因為已沒有什么市民帶鞭炮來祭掃了。為此,墓園又提出“紙錢換鮮花”,這兩天,每天還能送出10多束鮮花。
殯儀館門前銷售祭祀用品的兩位店主也對記者表示,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了低碳環保的祭祀方式,買鮮花的顧客特別多。
▲在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市民用鮮花緬懷親人。
記者從南寧多個墓園獲悉,3日當天,很多墓園入園祭掃的人數都比前一天增長了約1倍。其中,廣西四廈嶺墓園有1.8萬人入園、南寧市殯儀館有1.2萬人入館、廣西烈士陵園南寧佛子嶺公墓也有超過1萬人前來祭掃。
自治區民政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天下午2時,全區57個祭掃觀測點(公墓、殯儀館等)當天共接待祭掃人數11.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70.53%;通過全區網絡祭祀平臺參加網絡祭掃1.1萬余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64%。
根據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全區有11個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服務。各地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群眾采取電話預約、錯峰祭掃、網絡祭掃等方式,文明祭掃的意識明顯增強。全天未發生突發事故,祭掃活動井然有序。
民政部門提醒,當前國內疫情點多、面廣、頻發,應嚴格遵守當地疫情防控規定,減少人員聚集、扎堆,參加祭掃活動要做好個人防護。
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相對集中,一些祭掃場所及周邊路段極易出現擁堵現象,建議盡量避開上午9時至12時高峰時段,錯峰祭掃,緩解交通擁堵。
倡導網絡祭掃、鮮花祭掃、植樹綠化、踏青遙祭、家庭追思、經典誦讀等低碳方式緬懷故人,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殯葬文化。
來源丨南國早報記者 趙勁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