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舞蹈演員羅相軍亮相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
這位堅強的桂林人圓了“雙奧夢”
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4日晚上開幕。在開幕式上,有一位桂林人亮相北京國家體育場(下稱“鳥巢),他就是來自恭城瑤族自治縣文工團的無臂舞蹈演員羅相軍。作為演職人員,他在這場世界體育盛會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從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14年時間一晃而過,羅相軍有幸參與了兩次奧運會,圓了自己的“雙奧之夢”。
●桂林人亮相冬殘奧會開幕式
3月4日晚,冬殘奧會開幕式在鳥巢舉行,有一位演職人員牽動著桂林人的心。今年39歲的恭城人羅相軍會出現在哪個節目?他以什么樣的形象登場?如今,所有的謎題一一解開。
開幕式升國際殘奧委會會旗、奏國際殘奧委會會歌前,有一個“傳遞”殘奧會標志環節。一對雙胞胎孩子手持彩筆,在一位盲人叔叔的手掌上描繪殘奧會會徽,隨后手手相傳,印在了每一個人的手掌中。羅相軍就是其中一員,他和其他演職人員站在舞臺中央,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殘疾人自信、自立、自強。
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小殘奧標志”的創意,迎得網友紛紛點贊。“中國式浪漫!”“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就是這樣傳遞下去的!”……相關微博話題獲得了700多萬閱讀量。
演出結束后,羅相軍第一時間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喜悅。記者撥通他電話時,他剛從開幕式現場回到位于北京順義區的駐地。盡管已近深夜,但他還是興奮地向記者說起了自己的“雙奧之路”。
今年1月27日,羅相軍接到恭城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的電話,稱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給該局發來函件,商請縣文工團羅相軍參加北京冬殘奧會的開幕式熱場排練及演出。得知消息后,羅相軍非常開心,因為他的“雙奧夢”終于可以圓了。
2月3日正月初三,羅相軍只身一人踏上前往北京的列車。臨走前,縣里想安排車輛和工作人員送他一程,但被羅相軍婉拒,他說自己完全沒問題。抵達北京后,羅相軍進入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閉環管理,每天都在忙彩排。冬奧會閉幕后的第二天,他和一眾演職人員進入鳥巢進行現場排練。因為所擔任的節目角色相對簡單,羅相軍的演出任務壓力不大,但他力求做到最好。無論在現場還是每天排練完回到駐地,他都會一遍又一遍反復練習,甚至連表情都要對著鏡子悉心揣摩。羅相軍認為,這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都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現出中國殘疾人最美好的一面。
●從“無臂舞者”到“無臂師者”
1983年,羅相軍出生在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嶺鄉。7歲時,他被高壓電擊中,失去了雙臂。
一開始,羅相軍痛苦過、迷茫過,直到有一天,他讀完了一本張海迪寫的書,從此決定擺脫對別人的依賴。為了能自己吃飯,羅相軍學會用腳夾勺子。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練習,直至腳趾磨起水泡。經過大半年時間,他終于學會了自己吃飯。
“拿腳夾勺子吃飯,讓我建立了自信。因為有了這份自信,我意識到能用腳做很多事情。”后來,他學會了在沒有手的情況下自己穿衣、疊被子、洗澡、看書、寫字……初中畢業后,羅相軍決定出去闖一闖,在雜貨鋪做過工,還騎上三輪車去收廢品。那時候,每當夜晚來臨,他會躺在床上思考,難道生活就這樣了?自強不息的羅相軍不甘心,他決定自學農業技術,嘗試開荒種果。
后來,羅相軍來到桂林一家職業學校讀書,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該校的徐校長支持他多嘗試文化活動,或許能成為一項謀生技能。經過多年磨練,羅相軍從一個連節奏都找不準的“音癡”,變成了能歌善舞的人。天道酬勤,2005年,羅相軍去廣州參加比賽,獲得了一等獎,就此敲開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大門”。
“北漂”的生活不輕松,更不要說身患殘疾的舞蹈演員羅相軍了。然而,一切困難都被他的堅強一一克服。也就是在2005年,羅相軍獲得參加國家級演出的機會,更堅定了要刻苦練功的決心。那幾年時間,羅相軍和同行去了20多個國家、地區,把中國殘疾人堅毅的形象展現給世人,贏得了贊譽。2008年北京奧運會,羅相軍作為殘疾人代表,在奧運村和演出場館給中外賓客表演,實現了“奧運夢想”。
離家多年,加上父母年邁,在外漂泊的羅相軍決定從中國殘疾人藝術團退役。回到恭城后,他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當地政府也給了他足夠的舞臺和施展空間。如今,羅相軍在縣文體旅局的大力幫助下,開設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公益培訓班,結合自身經歷教學,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禮儀。
●未來繼續弘揚 中國傳統文化
為了準備這次冬殘奧會開幕式演出,羅相軍已經離家1個月,他十分想念家人。現在任務順利完成,他等待配合完成閉環管理工作后,就會第一時間回到恭城,繼續他的傳統文化傳承工作。今年,他的目標是讓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中。
羅相軍的中國傳統文化和禮儀公益培訓班開在恭城文廟里,他在此擔任公益老師。課堂上,羅相軍會放一些關于自己的短片,讓學生們了解他的成長經歷,結合自己的故事,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堅強的精神。比如,在講授《論語》里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篇章時,羅相軍會通過自己的事例,告訴學生們他在失去手臂后就是通過學習,發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所以學習能使人快樂。
羅相軍的另一個身份是“恭城瑤族自治縣文工團”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編輯,負責信息更新推送。此外,這幾年他還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前往全市各大中小學、單位、企業做了100多場演講和慈善演出。空余時間,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8萬多字的書稿,在出版社的支持下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我行,你更行》,以勉勵更多的人變得強大起來。
羅相軍始終堅信,殘缺的身體,一樣能舞動生命。今年,在完成常規工作的同時,他會好好思考如何更進一步讓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走進尋常百姓人家。“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但我相信,我們都樂意通過自己去努力、嘗試,去改變命運。我們常說,做人要發光發熱,它的價值在哪?我認為就是想想自己能為社會做些什么,然后付諸行動。”對于未來和人生,羅相軍信心滿滿。
記者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