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中國郵輪經濟產業究竟該何去何從?11月28日,2021中國郵輪經濟發展高峰會議啟幕。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組織國內外郵輪業界著名專家學者,根據全球及中國郵輪產業鏈發展最新形勢編寫的《郵輪綠皮書》連續第8年如期問世,“中國郵輪產業具備良好的振興基礎”成為參會專家、企業家們初步共識。
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表示:“今年10月18日,首制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實現全船貫通,全面轉入全船內裝工程新階段;與此同時,第二艘國產新造大型郵輪也進入了設計和建造階段。”上海是中國郵輪產業發展的引領者、排頭兵、先行者,亞洲最大郵輪母港,中國首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誕生地,疫情后上海將繼續發揮優勢,引領中國乃至亞洲郵輪產業發展。
《郵輪綠皮書》作為世界認識中國郵輪產業的窗口與平臺,每年向世界傳遞中國對郵輪產業發展的政策動向,同時也積極呼吁構建全球化時代郵輪多邊合作治理體系,助力郵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同時,高峰會議上展現了由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的課題組研究發布的“郵輪經濟景氣指數”。該指數自2018年首次發布以來,課題組建立郵輪經濟景氣指數定期發布的管理機制,其視野不限于中國郵輪產業發展,主動納入全球五大洲的郵輪產業數據,為郵輪行業精準“畫像”,積極回應了民眾對于郵輪行業的期待。業界專家普遍達成共識:在“內循環”為主的戰略驅動下,郵輪產業內生發展動力愈發強勁,帶動我國郵輪經濟新增長。因此,2021年我國郵輪經濟由“戰略調整”的延長期正進入到由內生驅動的“調整恢復期”。
當場,8項2021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郵輪經濟專項課題也如期發布。自2012年起,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已連續9年,聯合發布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郵輪經濟專項課題達110余項,逐步建立了郵輪智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在全國率先創辦旅游管理(郵輪經濟)本科專業,填補了該類人才的專業培養空白,開展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培養國際郵輪緊缺人才,具有國際國內首創、學科產業對接、理論實踐并重、國際合作密切的特點,全新教學模式對旅游管理及管理學科的高等教育了示范引領作用。
(記者 張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