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蘋果發布新款iPhone 13系列手機,價格相對上一代產品全面下調,降價幅度在300-800元不等,網友紛紛驚呼果然還是“十三香”。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國產高端機紛紛提價的時候,蘋果此時選擇降價或是為了進一步搶奪中國高端機市場份額。
“降維打擊”國產高端機
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蘋果召開線上新品發布會,發布多款新品,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iPhone 13系列。出乎意料的是,相比上一代產品價格,iPhone 13系列全線降價。
根據蘋果官網,iPhone 13 mini的起步價為5199元,對比同存儲容量的iPhone 12 mini,降低800元;iPhone 13起步價為5999元,比iPhone 12的起步價低800元;iPhone 13 Pro起步價為7999元,比iPhone 12 Pro起步價低500元,其中512GB的版本降低了700元;iPhone 13 Pro Max起步價為8999元,比iPhone 12 Pro Max起步價低300元。
然而從前段時間國內廠商的手機發布情況來看,國產高端機的價格普遍上浮。比如,小米 MIX 4手機8GB+128GB版本定價為4999元,對比小米 MIX 3同容量配置的版本,價格上漲1400元。vivo X70的8GB+128GB版本定價為3699元,對比vivo X60同容量配置的版本價格上漲201元;vivo X70 Pro的12GB+256GB版本定價為4799元,對比vivo X60 Pro同容量配置的版本,價格上漲301元。
在國產高端機都在漲價的時候,蘋果手機為何反而降價了?北京博瑞恒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張揚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蘋果想搶占華為退出而釋放的高端市場份額。華為因受制裁影響而無5G版本高端機出售,空出的高端機市場成了各大廠商爭相搶奪的重點。蘋果在生態和用戶體驗方面本身就具有優勢,通過降價可以對努力進入高端機市場的國產手機進行“降維打擊”,進一步增強自己在高端機市場的份額。二是當前歐美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比較大,消費者對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相對減弱,而我國不僅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同時也有很大的消費市場。通過降價提升銷量,蘋果可以彌補其在其他市場的損失。
創新依然平平
此次iPhone 13系列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屏幕、續航、內存和影像上,且大多是漸進式改進。比如,屏幕方面,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開始支持10Hz到120Hz的自適應刷新率;續航方面,iPhone 13系列的續航時間比上一代增加了1.5-2.5小時不等;內存方面,iPhone 13摒棄了64GB的容量配置,起始容量均為128GB,且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均支持1TB超大內存;影像方面,iPhone13Pro引入了4K 30fps的ProRes視頻拍攝。
然而這些功能配置幾乎都是國產高端機玩過了的。比如,高刷新率屏幕幾乎已成為安卓旗艦手機的“標配”;從續航方面來看,國產高端機的電池容量大多在4300-4600mAh之間,而iPhone13系列的電池容量則在3095-4352mAh之間。
實際上,近幾年,每次蘋果手機發布會結束后,就有不少聲音指其缺乏創新。不過,這并不妨礙蘋果產品熱賣。根據權威市場研究機構IDC(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iPhone出貨量為4420萬臺,同比增長18%;大中華區第二季度iPhone出貨量940萬臺,同比增長29%,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強勁。
某商城手機銷售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和國產手機比起來,蘋果手機不卡頓,但是信號不好,電池也沒有國產機耐用。然而iPhone 12賣得還是很好,一直用蘋果的人肯定還想用蘋果,蘋果的貨也多。”根據京東金榜,最近一月內iPhone 11和iPhone 12分別位列榜單第一和第三名,銷量分別為7.1萬和2.9萬。
針對這一現象,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蘋果具備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并且擁有一個相對封閉且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熟的iOS軟件生態。所以一方面蘋果賦能開發者,而反過來這也讓蘋果能更順利地了解用戶對哪些軟件、場景、解決方案更加熱衷,并一定程度上從這些角度設計創意方案,最攻克對應的軟硬件技術。其實蘋果一直能夠持續穩定向行業輸出創新,只不過近些年引領和定義了手機以外的智能硬件生態更多。”
“安卓高端領軍廠商因外部原因缺席后,雖然安卓陣營依舊持續漲價,進攻高端市場,但尚未完全建立起新的高端產品節奏和形象認可度。短期內蘋果的高端優勢會擴大。”王希說。
銷量能否持續走高
今年2月,蘋果發布的財報顯示,iPhone 12系列、Macbook、iPad等產品均遭遇半導體吃緊的情況。4月,有消息稱,因全球電子產品零部件短缺,蘋果部分產品生產被迫推遲。同時,蘋果主要的芯片代工廠商臺積電已經計劃全面提高芯片售價,這使得蘋果采購價發生上調。
中信證券研報曾提示,蘋果公司可能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長周期下行、產能恢復進展不及預期等風險,同時芯片供應緊張導致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5G背景下的換機周期疊加手機ASP(平均零售價格)顯著提升,其他硬件業務以及服務業務亦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公司中期業績依舊可期。
第一上海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目前市場上約有10億臺iPhone,其中已經達到更換周期的iPhone 6S、iPhone 7及iPhone 8占比約30%,約3億臺。而全世界5G手機的更換周期剛剛開始,如果按照留存比率80%計算,近三年每年將有約2.4億臺iPhone的換機需求。蘋果公司此前也增加了A15處理器的下單量,意味著下一代iPhone出貨量將有望超過1億臺。
張揚認為,零部件供應緊張、采購價格上調肯定會對蘋果造成一定影響,但蘋果產品本身附加值就高,得益于蘋果在業內的地位和市場占有率,其本身具有較強的供應鏈議價能力和優先采購權;同時蘋果在芯片等零部件采用自研產品,只要原材料供應穩定,其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是強于其他廠商的。
艾媒咨詢集團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采購價格的上升對于所有廠商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壓力。蘋果手機降價的目的是提升銷量,其最終利潤總額是上升的。但是對于其他競爭廠商來說,未必能夠在這樣的采購價壓力下做得很好。蘋果這次調整價格以后,預計銷量和第四季度的財務數據都會非常好,且這個勢頭持續到2022年第一季度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