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半年報發布之際,禹洲集團重列了2020年半年報。營收由140.07億元變更為20.19億元。實際上,在2020年年報發布時,禹洲集團就曾因業績“變臉”受到一眾質疑,如今重列2020年半年報,有何隱情?
8月13日,禹洲集團遞交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同時遞交的還有其2020年上半年重列后的成績單。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禹洲集團收入由140.07億元變更為20.19億元;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核心利潤由10.19億元變更為虧損2.1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禹洲集團重列后的毛利較2019年同期下降98.53%至4607.6萬元,毛利率僅為2.28%。而在2019年同期毛利率為26.99%。
對于重列的原因,禹洲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將三間實體由2020年中期的附屬公司重新分類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合營公司或聯營公司,遞延2020年中期初始確認的須進行重新分類的兩間實體的收入約為16.69億元;此外,遞延2020年中期初始確認的若干收入。
據悉,禹洲集團位于唐山、合肥、武漢等11個城市的物業項目均受遞延影響。其中,六個由禹洲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持有,四個物業項目由禹洲集團的非全資附屬公司持有,一個物業項目由禹洲集團的合營公司持有。于編制2020年中期業績時,禹洲集團獲悉該等項目的狀況已于2020年6月30日達到確認收入所需的完成程度。
實際上,在2020年年報發布時,禹洲集團就曾因業績“變臉”受到一眾質疑。彼時,禹洲集團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其2020年營收(104億元)竟低于上半年營收(140.07億元),全年凈利潤(1.17億元)也低于上半年凈利潤(10.19億元)。
2020年下半年,禹洲集團虧損了9億元,營收更是為-36億元,該數據令人費解。禹洲集團對此的解釋是其擬將與另一家內房的合作項目入賬列作收入,但因實際未達交樓標準而遭審計師駁回,公司需重新審核。外界認為禹洲集團此舉是將業績“變臉”并“甩鍋”給審計師。
禹洲集團業績“變臉”還導致了多個評級機構對其降級。例如,今年3月23日,穆迪將禹洲集團的企業家族評級從“Ba3”下調至“B1”,并將其高級無抵押評級從“B1”下調至“B2”。同時,將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穆迪助理副總裁兼分析師Celine Yang表示:“此次下調禹洲集團評級是在其最近發布盈利預警后采取的行動,反映了我們的預期,即由于該公司交付預售項目的速度較慢,其收入確認度將被評為較弱。”
對于如今重新調整2020年半年報業績一事,央視財經評論員薛建雄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從禹洲集團重列2020年半年報可以看出其2020年半年報審計有問題。更嚴重的是,背后原因很可能是其為獲得低息貸款而做高2020年上半年收入。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營收由140.07億元變更為20.19億元,如此大比例變動在地產行業極其少見。”
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禹洲集團財務和經營數據的調整,說明其財務工作不穩健。此外,其操作的不規范多半是有改善或粉飾財務數據的原因。
一位地產行業的券商分析師則對記者表示,公司財務報表是否存在造假很難判定,但重新調整往年財報會造成市場對公司發展不確定性預期加大,有損公司的公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