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途牛在其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發布公告稱,由于截至2022年4月13日美股收盤,途牛在過去連續30個交易日中,美國存托憑證(ADR)的收盤價一直都低于合規標準每股1.00美元。因此,公司收到了來自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下屬的上市資格部門發出的通知函。
途牛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函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根據納斯達克規則,公司需在180個自然日內重新達到股價合規要求。即日起至2022年10月10日前,公司股票收盤價能夠連續10個交易日達到或高于1美元,則視為已重新符合上述納斯達克規則的要求,該通知事項結束。接下來,公司將積極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以重新達到股價合規的要求。
截至北京時間4月19日早上美股收盤,途牛股價為0.79美元,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18.87%。
8年累計虧損74.12億元
“實際上收到通知后就退市的上市企業少之又少。”和合首創(香港)執行董事陳達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首先,退市預警告知可以視為納斯達克的一個正常的監管風險提示,并不代表企業處于退市階段;其次,收到提醒信后,企業有6個月時間,將其股價提升至1美元以上。只要連續30天,企業的平均收盤價以及當月月末股價回到1美元以上,則不會啟動停牌和退市程序;再次,在實際操作層面,企業如果無主動退市意愿,也可以通過回購和“縮股”等手段將股價提升,以滿足交易所要求,繼續掛牌交易。”
事實上,這不是途牛第一次收到“1美元警告”。2020年5月份,途牛也曾因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當時,OTA企業紛紛推出直播、周邊游業務自救。
但從2020年至今,途牛的處境并未好轉,疫情反復的背景下,旅游業整體處于半休眠狀態,公司業績持續虧損。
2021年,途牛凈營收為4.263億元,同比下滑5.3%;凈虧損為1.285億元。事實上,自2014年以來,途牛在公認會計原則(GAAP)下始終未能實現盈利(2018年在非公認會計原則下曾實現盈利)。截至2021年,途牛上市以來累計虧損(GAAP)74.12億元。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途牛總市值僅為1.0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9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過去,途牛產品結構單一化。同時,為了擴大知名度,積累用戶,前期大規模投放廣告營銷;此外,途牛線下市場的擴張也導致其運營成本提高,進一步壓縮平臺的利潤空間。途牛單一的業務結構導致其抗風險能力也較弱,疫情影響下業務大幅萎縮;此外,旅游行業個性化、定制化旅游趨勢明顯,打包旅游越來越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能否“逆風翻盤”?
另一方面,隨著疫情反復,旅游業仍未恢復。4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抽樣調查統計結果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旅游總人次8.30億,比上年同期減少1.94億,下降19%。其中,城鎮居民旅游人次6.21億,下降11.4%;農村居民旅游人次2.09億,下降35.3%。
東莞證券研報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疫情進一步蔓延至多個省市,防疫措施限制下多地跨省游被熔斷,導致旅游人數同比大幅下降,從節假日數據來看,春節、清明假期國內旅游人數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9%、68%,旅游收入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56.3%、39.2%,旅游意愿隨著疫情蔓延逐漸下滑。
“接連的戰略失誤導致途牛在單一業務中并未建立競爭優勢和壁壘,也錯失了創新突破的窗口期。現階段途牛想要依靠自身力量東山再起難度較大,基于前期構建起的產業鏈資源價值,尋求并入巨頭的合適契機,或許是途牛更好的發展選擇。”陳禮騰進一步表示。
(編輯 孫倩)
本報記者 謝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