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門口的基地里干活每天能掙50至80元,到年底還能分紅,這是以前不敢想的,現在覺得心里比較踏實。”在織金縣熊家場鎮屯口村集體合作社務工的脫貧戶楊光付說。
日前,記者從貴州省統計局獲悉,今年,畢節市織金縣熊家場鎮屯口村上屯組南瓜產業迎來了大豐收,在收獲時節,省統計局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干部和村民們三三兩兩結伴,忙著進行南瓜的采摘、搬運、稱重、裝車,充滿著熱鬧與喜悅。
圖片來源于省統計局
【資料圖】
據介紹,織金縣熊家場鎮屯口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共457戶1703人,其中:脫貧戶81戶339人。今年年初,村集體合作社種植了南瓜120畝,盡管遭到“6.1”特大暴雨、山洪災情,部分瓜田被毀,但在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帶領群眾奮力挽救下,南瓜仍然喜獲大豐收。8至9月收獲了54000公斤南瓜,已銷售45000公斤,創收6萬元,還解決了當地部分群眾就業務工問題。
據了解,織金縣熊家場鎮屯口村黨支部一直把發展產業作為主要抓手,屯口村村集體合作社成立以來,積極鼓勵脫貧群眾參與到項目建設中,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帶領脫貧群眾邁入致富之路。這種“村黨支部+合作社+脫貧戶”模式,以脫貧群眾入股分紅或參加合作社勞動,產生經營收益,再將經營收益投入合作社建設發展,形成正循環,讓村集體和脫貧群眾共享發展紅利,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堅定了脫貧群眾致富的信心,同時也為合作社自身發展增添了資金動力,壯大了集體經濟。
“在省統計局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幫助下,村黨支部認真抓好村集體合作社產業發展,增加村集體和農戶收入,實現了村民在家門口務工;長期在村集體合作社務工的村民有53人,幫助脫貧戶就業和創造收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屯口村第一書記劉繼海說。
此外,織金縣疫情期間,屯口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為保障村民所需,將村集體合作社的9000公斤南瓜無償分給村民,獲得群眾點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川
編輯 張秀云
二審 楊靜
三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