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火熱實踐,生動注解。開辟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領域新賽道”,才能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新動能”,形成發展“新優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瞄準“新賽道”主動作為、善于作為,就有可能讓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煥發新動能、闖出新天地。
從蒼穹到深海,區塊鏈“鏈”來新機遇、數字孿生預見更好未來……聚焦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科技支撐、拓展應用場景,我省傳統企業、新興企業紛紛大膽創新實踐,發力數字經濟和5G、物聯智造、綠色雙碳、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新賽道,鍛造未來發展新優勢。今日起,“天眼新聞”客戶端經濟頻道推出“新賽道 新天地”系列報道,聚焦新賽道新玩法,一窺貴州產業發展新動向。
“系統里面不同的位置要安裝流量計、溫度液壓傳感器、電動球閥以及電控板,目前在鑒定試驗階段。”11月2日,貴州航天風華精密設備有限公司結構主任設計師馮永具指著新研發出的磚頭大小的冷卻液監測系統向記者介紹。
今年3月,航天風華接到研發一款監測海洋某裝備運行狀態的冷卻液監測系統的任務。對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技術要求和標準大有不同,新產品沒有技術基礎,研發工作頗具難度,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如何在小空間內融入小流阻、寬流量、低噪音及多參數監測功能,成為研發產品的首要難點。“新的領域,環境情況截然不同,沒有技術基礎,我們攻關團隊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馮永具說,但新領域也意味著新機遇。
得益于企業多年來在航天航空領域“硬核”的科研實力,經過不斷探索、反復試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監測系統初具雛形,里面有流量、溫度、壓力、電動機構裝置等,兩端連接金屬管,實時監控相關設備的各項指標。
僅掌握冷卻系統狀態還不夠,精準全面的數據輸送才能讓下一步的診斷及報警更加精確。“技術攻關再升級,我們將供電、通信、數據采集功能融入其中。這一水下裝備要配備數十個金屬盒,我們預想將每個盒子安裝‘攝像頭’進行數據采集,構成一張‘監控網’進行實時監測。”航天風華產品研發部部長胡曉將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航天風華一直堅持將“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落到企業發展行動上,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力爭新突破。通過示波器抓取數據分析及在線仿真調試等方法進行試驗驗證,航天風華熟練掌握“供電通信一體技術”并成功應用到水冷設備上,解決供電和通信不穩定等問題,并且自主編寫上位機測試軟件,將“監控器”采集到的數據顯示在電腦上,通過屏幕就能監控到裝備降溫系統的全部動態,實現了通過監測系統實時獲取高性能傳感探測設備監測數據的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更加堅定了企業持續向新領域拓展的信心決心。此次我們從無到有研發實現深海設備冷卻液監測系統,首次將機電一體化產品推向市場,就是企業堅持下好創新‘先手棋’的體現,也為企業發展打入了一針‘強心劑’。”胡曉將表示,聚焦主責主業,發揮企業牽頭創新主體作用,以科技創新新“動能”大幅提升貴州制造新“勢能”的實際行動,將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接下來,航天風華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新賽道,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策劃 經濟新聞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 管云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