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書記,今天又來看你們的‘寶貝’大蔥啦?”10月21日,剛走訪完群眾,袁進就匆匆來到村里的大棚查看大蔥種植試點的情況,在地里勞作的村民余現全熱情地和他聊了起來。
袁進(左一)在大棚查看大蔥種植情況
(相關資料圖)
袁進是習水縣第十小學教師,2021年5月派駐到習水縣坭壩鄉大河溝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由于大河溝村地理位置偏遠,許多群眾一直以來對于發展產業的積極性都不高。
為發動群眾參與產業發展,袁進與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在前往重慶江津等地批發市場走訪了解后,決定發展大蔥種植產業,并積極申請將大河溝村作為試點村。
然而,大蔥并非傳統種植作物,老百姓只是日常少量栽種作為佐料,許多群眾都因為擔心技術不成熟、收益不高望而卻步。
為了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信心,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商量以后決定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引種試種大蔥2畝,通過召開群眾會、院壩會,挨家入戶走訪等方式動員群眾參與種植,不斷擴大產業規模。
目前,大河溝村預計發展大蔥種植30畝,主要銷往習水縣、重慶市江津等地蔬菜批發市場,有效帶動了群眾就業增收。
大河溝村試點大蔥種植以來,坭壩鄉黨委政府多次指導大河溝村結合村實際情況做好規劃,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種植能手的示范引領作用,讓群眾短期內增加收入,簽訂合同保障群眾收益,讓受益群眾帶動宣傳輻射更多群眾,重塑產業發展信心,逐步形成規模化種植產業。
“今年遇到這樣的干旱天氣,還能長得這么好,真是多虧你們管理得好,能賣不少錢呢!”看著地里的大蔥長勢喜人,余現全高興地說,“下一年種植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我。”
回憶起到大河溝駐村以來村里發生的變化,袁進十分感慨:“變化真的非常大,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干勁和決心上來了,發展產業的顧慮打消了。”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不斷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多措并舉,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持續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袁進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法
編輯 申川
二審 陳玲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