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見到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詹陽重工”)副總工程師高山鐵時,他正忙著看“大噸位履帶式水陸兩棲地形車”設計圖紙。目前,這個地形車已經進入工程設計研發階段,進行試制前的工程細節推敲。
正在看設計圖的高山鐵(右一)
“每個產品的研發都要經過需求、設計、工程設計、試制、試驗等多個環節多次改進,才能到小批量生產和應用。”高山鐵說,需求牽引、敢為人先、快速反應,這是詹陽重工基于技術積淀和研發實力堅持的產品研發思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直以來,詹陽重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通過引進、消化、提升、再創新,巧借外力、勤練內功,加快產品高端化發展。而高山鐵,也在詹陽重工不斷成長。
1996年,在沈陽工業大學學習機械類流體傳動及控制的高山鐵大學畢業,進入詹陽重工工作,從此與工程機械裝備開發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剛開始時,很多都不懂,從一個個小零部件開始做,不懂就問、不懂就學,要去計算,專注于工程機械裝備,日積月累,收獲頗豐。”高山鐵說。
在高山鐵辦公室的桌上,有著厚厚一摞書,書本泛黃,明顯翻爛,計算機上的數字已經被觸碰到模糊不清。這些都是高山鐵在專業領域奮力鉆研留下的痕跡。
極地全地形車
26年來,高山鐵不斷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從做小零部件的員工成長為研發產品的項目總師,參與研發設計和改進的產品超過60個,近幾年獲發明專利授權9項,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授權若干,主持完成了多項科研任務和重大技術攻關,有著豐富的設計制造經驗,成了工程裝備設計開發的行家里手,已成為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
最令他驕傲的是詹陽重工的明星產品——開到南極的“極地全地形車”。極地全地形車跟隨國家科考隊先后4次完成了南極科考任務,它結束了我國極地科考無國產大型運輸裝備的歷史。
“極地全地形車的首要挑戰就是極寒氣候環境。在接到任務時,動力和壓力并存,200余人夜以繼日參與研發生產,經過兩萬次試驗、20余項發明專利,2015年,全地形車順利參與完成科考任務。”高山鐵說,因為南極氣候惡劣,只能通過相關部門了解到關于南極的所有情況,車輛試驗跑遍了全國各種地形。
著眼提升專業技術,深耕制造領域,推動貴州先進裝備制造高質量發展,高山鐵一直在刻苦專研。“每年都在接觸新東西,要完成3個以上的產品研發,雖然很有壓力,但也信心滿滿。這正說明企業在不斷創新發展,我們也在進步。”高山鐵說,希望能用盡一身本領,推動貴州先進裝備制造再上臺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玲
編輯 張秀云
二審 王淑宜 馮倩
三審 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