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9月29日,貴州高速集團PPP項目金仁桐高速桐梓河特大橋最后一片鋼桁梁成功架設,標志著大橋鋼桁梁順利合龍,作為我省在建的第二大跨度峽谷區懸索橋,目前桐梓河特大橋主體結構全部完成,總體工程進度達到90%。
桐梓河特大橋是貴州金(沙)仁(懷)桐(梓)高速公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1422米,主橋為雙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主塔高208米,主跨965米,橋面距離江面達360米。大橋鋼桁梁共計65個節段,單片鋼桁梁重230噸,在兩臺吊重為250噸的纜索吊機牽引下,采用360°旋轉吊具將鋼桁梁安裝到位。
桐梓河特大橋是一座在山區典型喀斯特地貌環境下的近千米級懸索橋,橫跨地質災害區和既有道路,施工范圍內地形差異較大,最大高差達105米,具有施工區域地勢險峻、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等特點,更是一座科技攻關型橋梁。為此,大橋建設繞三個課題開展技術創新,申報了5項工法、3項QC、5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值得一提的是,該橋的結構系國內首次采用牛腿式加勁梁、兩岸高低塔同時采用群樁基礎和擴大基礎,兩岸錨碇同時采用隧道錨和重力嵌巖錨,該類結構充分利用了地質巖層的受力特性,還保證了大橋的結構安全。
據了解,桐梓河特大橋從首片鋼桁梁架設至合龍共歷時94天。其間,為解決深切V型峽谷地形下施工觀測環境對測量精度的影響,貴州高速集團金仁桐總監辦協調各參建單位設置了完整的監控系統,實時監測整個系統索力、位移、整個纜塔偏位及鋼梁吊裝姿態,確保鋼桁梁節段間的高精度匹配。同時,克服了連續高溫、峽谷強對流天氣對大型桿件吊裝的不利因素,安全順利地完成吊裝。
此外,金仁桐總監辦組織建設單位深入開展了“持續攻堅克難·助推效益提升”勞動競賽活動和“大反思、大排查、大整改”專項活動,要求詳細制定節點目標,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深入分析每一步程序、每一個環節卡控重點,把各項工作落實到具體施工架設人員,確保工效達到最優,并加強現場作業安全管控和隱患排查,確保了安全生產零事故。2021年,桐梓河特大橋被評為“貴州省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
隨著金仁桐這條連接畢節市金沙縣、遵義市仁懷市、桐梓縣的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對加快黔北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沿線礦產開發利用、區域旅游業快速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建成后仁懷到桐梓兩地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至原來的一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力維
編輯 彭楊
二審 陳玲
三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