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根單長4000米、直徑54毫米的固態聚合物繩芯載人索道繩在貴州鋼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順利下線,并在通過所有檢測后發給了海外客戶。這標志著貴州鋼繩又推出了一款能在國際市場占領一席之地的拳頭產品。
(相關資料圖)
“這是目前公司生產的單件直徑最大、長度最長、重量最大的固態聚合物繩芯載人索道繩,產品項目從立項到試產歷時4年多的時間。剛開始,我們的研發組沒有經驗借鑒,沒有技術指導,僅有的是從進口索道繩編接上切割下來的一截30厘米長的樣品?!辟F州鋼繩(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陸萍說。
此前,國內類似產品市場前景巨大但卻依賴進口。商機不等人,企業研發組明確目標后,立即深入市場調研,尋找合作廠家,緊鑼密鼓地鋪開試制工作。
看似簡單的固態聚合物繩芯,工藝卻不簡單。由于沒有經驗借鑒,經過加工后的塑料棒尺寸始終無法達到生產要求,這不僅僅是美觀的問題,而是影響合繩表面的質量問題。研發組成員一遍遍試驗,繩芯逐漸變成想要的形態。就在大家剛松口氣時,試制的棒芯經檢測,各項指標都達到要求,但冷卻后的棒芯橫截面出現一定縮孔。這并不影響產品質量,但對于高標準、嚴要求的技術團隊來說,這就是瑕疵,必須解決。
在試制生產現場,技術人員經過深入分析,重新更換設備配件再試產。經過幾天忙碌,又一套設備生產配件成功制出。技術人員連夜裝上配件,再次開動設備試生產。試制中,研發組成員寸步不離機臺,一會兒觀察樣品形態,一會兒檢測溫度,一會兒查看進料,一會兒檢測產品變化情況,終于,試制品落地。經檢測,此次試制的產品各項指標完全滿足用戶要求,整個產品中也無縮孔產生。
得知這一結果,索道繩研發組沸騰了!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艱辛付出,終于自主研發出了這一產品,完全掌握了固態聚合物繩芯制造技術,這也標志著貴州鋼繩索道繩制造技術達到國際高端水平。
今年初,貴州鋼繩研發的固態聚合物繩芯被納入索道鋼絲繩(GB/T26722-2022)國家新標準技術范疇,該標準將在今年10月正式執行。未來,貴州鋼繩索道用繩技術研發團隊還將繼續潛心研究技術,為鋼繩產業深入開展關鍵技術應用奠定更加堅實的科研基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云
編輯 曾帥
二審 張恒新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