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記者日前從貴州省投資促進局獲悉,近年來,福泉市圍繞新型工業化,厚植磷礦資源、產業集群、科技創新“三大優勢”,打通磷化工產業上中下游“三條鏈條”。
作為招商引資企業,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800萬元的資金扎根“亞洲磷都”福泉創業,經過多年發展和培育,如今已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貴州省首家上市的民營磷化工企業。川恒化工作為龍頭重點企業,依托當地礦產資源、自身研發及配套,參與引進多個磷化工產業鏈項目,并于2021年9月與國軒控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共同規劃建設不低于50萬噸/年產能的電池用磷酸鐵生產線。
在福泉市雙龍工業園區里面,貴州川恒“礦化一體”新能源材料循環產業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作業,穿戴整齊的工人們認真檢查著各類機器,生產線上不時響起各個作業段工作交流的聲音。羅尾塘工廠選礦車間于2022年5月1日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主要解決了川恒股份新能源項目原材料問題。
福泉市從新能源產業鏈布局,按照“一核兩區”規劃發展,圍繞打造福泉——甕安千億級化工產業園區,將做強做優磷酸鐵鋰產業鏈作為著力點和突破口,進一步拓幅延鏈,招引新能源電池材料等產業配套項目,推動新能源材料全產業鏈條發展,力爭年內引進重點企業項目6個以上,到位資金20億元以上,迅速提升福泉市產能規模和創新能力,為高質量經濟發展積蓄后勁。
當前,福泉市磷化新材料4萬噸/年磷酸鐵、裕能15萬噸/年磷酸鐵鋰項目已建成投產,每月可形成10億元以上產值,在“千億級”工業園區建設上邁出實質性步伐。下一步,福泉市將持續圍繞新能源電池材料項目,強服務,抓增量,擴規模,增效益,強化工業增速上升勢頭,力爭新增產值80億元以上。
省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省投促系統將緊抓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推進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以龍頭企業培育和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聚焦重點領域和“短板”環節,推進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推動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加快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法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劉力維
三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