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記者從貴州省國資委組織召開的“彰顯國企擔當 助力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石油貴州銷售公司自2011年承擔習水縣定點扶貧任務以來,累計投入和引進資金超過3億元,實施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生、發展特色產業、培養脫貧致富帶頭人、醫療幫扶、教育幫扶、消費幫扶項目17個,一般幫扶項目70余個,促進習水縣民生、經濟、文教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生態生活生產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農民收入大幅提高,為持續推動習水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石油智慧、石油方案、石油力量。
中國石油貴州銷售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王金德在發布會上介紹情況
優先抓好“智力幫扶”。針對習水縣各鄉鎮教學設施落后和物資不足的問題,中國石油累計向習水縣30多所鄉鎮小學捐贈各類書籍8萬多冊、書包文具2萬件、計算機230臺、書架600多個,有力改善了學校基礎教學條件,促進了鄉鎮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提升。通過“中國石油益師計劃行動”引入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人大附中、北師大等名校共同援助習水,每年選派習水縣城部分優秀教師到這些高校進行深造,社會反響大,實施效果好,受到受援地政府、學校和師生的廣泛好評。
(資料圖)
傾力提供“醫療幫扶”。針對農村地方病多發的實際,中國石油專門組織北京中心醫院專家組,來到習水縣醒民鎮及紅星村、馬蹄村等幫扶點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義診活動,為病人免費發放治療藥品,完成診療超2600人次。出資100萬元協調實施醫療保險項目“頂梁柱計劃”,為習水縣76528人辦理健康醫療保險投保,最高報銷額為10萬元。截至去年底,習水縣已有近千人次累計獲得該醫療保險賠付金額超200萬元。
配套提升“技能幫扶”。11年來,中國石油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累計幫助習水縣培訓鄉鎮干部、教師、醫護、電商、旅游、農業、合作社經營與管理等專門人才超8000人次。幫助醒民鎮、桃林鄉打造信息平臺、建設農民文化活動中心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中心。啟動電商培訓,引領了習水電商事業的發展,使習水率先成為貴州電商發展的樣板縣、全國前十名先進縣,為習水縣電商事業的蓬勃發展發揮了引導和推動作用,推進方式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重點扶持“民生項目”。醒民鎮曾經是習水縣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多的地區,全鎮三分之二以上人口處于貧困線以下,通村組公路、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嚴重制約當地群眾發展致富。隨著中國石油幫扶項目——龍馬公路、新農村建設、響應公路、無公害蔬菜基地、人畜飲水等民生項目相繼實施,建成通村公路近30公里,覆蓋受益群眾近80000人;完成飲水工程2處,解決1000人飲水安全問題;實施新農村項目,改造黔北民居60戶;建成旅游文化廣場2個,帶動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建成商品蔬菜生產基地一個,帶動種植戶80戶,面積200畝,戶均年增收達2萬元以上。在桃林鄉修建公路8公里,項目建設覆蓋農戶6009戶、28000余人。基礎設施的改善,切實打破了當地群眾發展致富的瓶頸,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1年的3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00元,率先提前兩年脫貧,成為貴州省定點扶貧工作樣板鄉鎮。
用心開展“消費幫扶”。與貴州茅臺集團習酒公司簽訂商品購銷協議,自主開發習酒系列“習緣”品牌醬香白酒,成功打造億級消費幫扶特色產品。截至目前,習緣酒累計銷售超2億元,有力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高粱種植戶穩定增收,增加高粱采購8000余噸,惠及全省40個鄉鎮,受益人口超過10萬人。先后8次從大坡鎮田壩村和泥壩鄉南天門村采購紅辣椒、小花生、楠竹筍、大米、巖蜂蜜、土雞、土鴨、黔北麻羊、土牛肉、赤松茸等30多種農產品,價值300多萬元,20多個村寨1200多戶農民受益。
全力助推“旅游產業”。投入3600萬元,在田壩村打造縣域特色旅游產業扶貧示范項目——“梧桐山”民宿,建設精品民宿10套、旅游接待中心1個、餐飲和手工藝品合作社1個,建設經濟林650畝,打造旅游休閑、避暑、康養綜合體驗區,帶動周邊群眾30000多人受益。截至目前,民宿共計接待近2萬人次,2022年計劃分紅26萬元,田壩村所有社員享受分紅,平均每戶可實現增收800-1000元。項目投運以來,先后榮獲貴州省“十佳特色民宿”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
精準開發“綠色農業”。2021年,中國石油投入1000萬元,集中力量幫扶當地花椒烘烤設備和廠房建設。目前已建成大型花椒烘烤自動生產流水線6條,在建小型花椒烘干機278臺、生產機組93組,不僅解決了習水花椒產業發展瓶頸,還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50余個,有效的幫助當地農戶實現增收。今年初,投入1000萬元幫助習水縣建設稻田蓮花項目和古樹茶相關產業,目前已種植稻蓮套作400畝,完成引水溝渠1500米,啟動基地養殖魚苗和加工廠房配套設施設備采購程序,流轉桑木鎮大山村土地500畝,杉王街道天鵝池村400畝土地培植大茶樹,投運后預計可帶動300村民平均年增收3300元以上,同時還能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固碳、涵養水源、土壤等資源保持。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管云
編輯 曾帥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