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晚8點,華燈初上。
(資料圖)
黔南州惠水縣著名的夜宵一條街金桔路人頭攢動,喧囂無比。
不同于此,12公里外,百鳥河數字小鎮內卻萬籟俱寂。
驅車深入,小鎮營銷村內幾家公司未熄的燈光顯得格外“刺眼”。
走進其中一家,十余名二十來歲的員工還在加班。
二十來歲,小鎮,加班!這三個詞匯集在惠水這樣一個慢節奏的縣城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卻真實發生在小鎮內。
有什么力量讓他們在這里堅守付出?又是什么機遇促使他們在這里相遇?除此之外,小鎮還有哪些秘密?
帶著諸多疑問,記者一探其中奧秘。
新局:搶抓機遇添動力
5平方公里是百鳥河數字小鎮核心區規劃面積的大小。對于多山的貴州而言,也就是不到一個村的面積。
可就是這樣面積不到一個村所組成的數字小鎮核心區,自2015年8月投入使用以來所產生的累計產值是多少?
“122.11億元。”惠水縣工信局副局長李惠忠對這個數據了然于胸。
從小鎮籌建伊始就參與其中,再到如今對口小鎮的工信局副局長,盡管工作崗位在變,但李惠忠與小鎮的聯系始終未變。
“2014年10月,小鎮奠基時就實行‘一鎮七村’產業布局,并明確發展大數據、大教育、大康養三大主導產業。”李惠忠說。
2015年8月小鎮首批企業入駐,2017年年初小鎮雙創園建成使用吸引大量初創企業入駐,投入使用后連續4年承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分論壇。
貴州迦太利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小鎮的大數據企業,現已成為貴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佳企業”和國內發展最快的軟件與互聯網外包服務企業。
談及當時為何落戶小鎮,公司董事長黃出為說:“作為平臺型大數據企業,除了業務拓展外,我們更需要‘練好內功’,做好技術攻關。山清水秀的小鎮正好滿足我們的需求,況且還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做點實質性貢獻,當時我們與小鎮一拍即合?!?/p>
數據顯示,落戶小鎮至今,貴州迦太利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累計貢獻數字經濟產值超35億元,并為眾多國內大型國企、世界500強及獨角獸企業提供了解決方案。
大數據企業的飛速發展,數字小鎮也先后獲得了全國企業信息化示范基地、貴州省數字經濟示范小鎮、省級平臺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省級軟件名園培育園區等榮譽稱號。
勢頭良好才能底氣十足?;菟h明確提出,按照規劃,到2025年,將小鎮打造成為年產值達百億元的智慧小鎮和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園區。
新人:土壤肥沃聚人氣
距貴陽中心城區40分鐘車程,距州府都勻80分鐘車程,距惠水縣城15分鐘車程。
乍眼一看,小鎮的區位與城市“絕緣”,與大數據也無法產生聯系。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每年都在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才相聚于此。
“我當初本來是打定主意不來的!”回想2016年3月第一次到位于小鎮的貴州夢動科技有限公司面試的場景,如今已是公司數據部總監的曾蕓記憶猶新。
曾蕓是江西人,大學畢業后就在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工作。
2012年,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調到位于貴陽的朗瑪信息總部。
2016年,30歲的曾蕓決定“跳”出來再闖一闖。
“答應來夢動面試就是出于好奇,想來看一看在這樣一個地方為什么會有大數據企業?!痹|說,
實地探訪后,交通不便、窮鄉僻壤,但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是小鎮給曾蕓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隨后的幾次溝通和了解中,曾蕓慢慢發現了小鎮和夢動的好。
“公司數據標注、數據采集、在線客服等業務需要大量穩定人力作為支撐,小鎮周圍的幾所高校能給我們提供。做基礎分析的大數據企業也需要一個遠離喧囂的環境,小鎮具備這樣的條件。”正是這些原因,曾蕓決定留下來試一試。
節奏快、強度大,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常態,處于小鎮的夢動也不例外。
“這么好的環境最適合干事創業?!痹|享受其中。
不僅是曾蕓,小鎮上還很多年輕人也和她一樣,早已習慣這樣的工作節奏與生活狀態。
到小鎮工作六年,曾蕓發現小鎮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好,年輕人越來越多。公司也從原先只有兩個項目組擴大到現在三大項目部十余個項目組。
夢動的發展也成為小鎮大數據企業發展的縮影。截至2021年年底,小鎮已入駐大數據企業55家。其中,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規模以上企業8家,大數據主營業務累計達61.24億元。
新機:渠道拓寬促就業
面朝黃土背朝天快一輩子,曹應發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一名工人,還拿著穩定的工資。
曹應發現居住在小鎮桃花村,同樣的地方在小鎮沒有修建之前,叫百鳥河村十一村民組。
“過去,我就是種玉米維持生計,日子只能糊口,一年也存不下錢?!辟F州盛華職業學院落成之后,曹應發就在學校做管理綠化、修剪樹枝的工作,出門走幾分鐘就到了上班的地方。
與曹應發一樣,陳金忠是盛華學院外聘駕駛員,曾經在惠水很多工廠做過工人的他,卻更在意這份工作為他拓展了更廣的眼界。
“從普通話一句不會說到現在能夠流利交流,從不知道大數據是什么到現在能夠說個大概,甚至清楚了大數據與我們生活的息息相關,我在這里算是開了眼界?!标惤鹬艺f。
小鎮的欣欣向榮,讓更多土生土長的年輕人回流。小鎮所在好花紅鎮新門村的龍航生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28歲的龍航生畢業于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在夢動科技從事輿情監控方面相關工作,一干已經近四年。
當時出去讀書的龍航生每次放假回家路過,小鎮日新月異的變化讓他也萌生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想法。
2017年大學畢業后,龍航生在好花紅鎮鎮政府做了一年見習生。期間,通過深入了解,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見習期滿后就應聘進入到夢動工作。
“算上獎金,一年收入8萬多元,離家又近,真是太‘香’啦!”龍航生說。
小鎮的發展讓更多本地青年有了施展本領的舞臺,他們不僅助推了家鄉的經濟發展,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相信廣袤鄉村會回饋他們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曾帥
編輯 桂榕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