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22年全省補充耕地項目現場觀摩會在遵義市正安縣舉行。省自然資源廳黨委書記、廳長周文,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吳月平,以及各市(州)人民政府分管負責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20個耕地后備資源潛力縣(市、區)政府分管負責人等參加現場觀摩。
正安縣瑞溪鎮蔡家灣旱改水現場點
(資料圖片)
“旱地種植經濟作物種類多與改成水田后單一水稻種植之間是怎么規劃協調?老百姓對補充耕地的后期管護問題怎么做?”。觀摩組一行先后深入正安縣瑞溪鎮蔡家灣現場點、桴焉鎮桴焉居現場點及朝門組現場點,看到綠油油的水稻生長良好,灌溉水渠設施齊備,各市州觀摩人員紛紛就項目資金統籌方式、組織實施方式、后續管護等問題進行了現場提問了解,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正安縣委書記吳起就現場提問進行了答疑解惑,并介紹分享了正安縣補充耕地項目建設情況和經驗做法。
正安縣桴焉鎮桴焉居旱改水現場點
據介紹,正安縣大力實施旱改水工程,吃透政策是基礎、科學規劃是前提、群眾主體是關鍵、干部作風是保障,多措并舉凝聚起了推動新增耕地建設工作的磅礴力量。達到了“四增”“三提升”的效果,“四增”即增加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增加老百姓收益、增加當地財政收入;“三提升”就是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提升基層干部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干部群眾的凝聚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在省、市自然資源部門的指導下,正安縣歷時兩個多月的時間,利用低效圖斑土地,共實施旱改水項目107個,面積1.5萬畝,目前已種植水稻1.3萬畝、蓮藕1500畝、其他水生植物500畝,項目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群眾增產增收在望。
觀摩現場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周文說,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落實關于耕地保護系列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新增耕地建設工作。正安縣補充耕地項目所取得的成效,凸顯了補充耕地項目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值得借鑒推廣。
下一步,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要以此次現場觀摩為契機,不斷總結經驗,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推進全省補充耕地項目建設實施,節約集約用地,守住耕地紅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秀云
編輯 余昌旭
二審 馮倩
三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