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貨都是今天要發往美國的,早上還發了一批到巴西。”貴州捷盛鉆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艾澤鐘說,企業80%的產品出口海外市場,銷往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南非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一季度,貴州捷盛鉆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盛鉆具)迎來“開門紅”,產值較去年同期增長超50%。成立至今25年來,捷盛鉆具一直專注于高品質鑿巖鉆具的研發、生產,從一開始的模仿、跟隨國外先進品牌到如今擁有研發團隊、專有核心技術,產品品質已比肩國際先進品牌。
捷盛鉆具倉庫內工人正在包裝產品。
截至目前,捷盛鉆具除擁有3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外,有8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10余項發明專利正在受理中。“去年6月,企業自主研發的‘沖擊式復合螺紋連接鑿巖釬具’獲得國家專利優秀獎,公司將不斷創新,致力于成為細分領域的領跑者。”艾澤鐘對記者說。
產線升級助推產能提升。捷盛鉆具耗資千萬元對車間進行數字化改造,一名工人可以操控數臺設備,提升生產效率。“利用數字生產管理系統,科學安排工序、工時,生產成本降低,質量卻更有保障。”艾澤鐘說,車間進行數字化升級后,自己更清楚產能、產量、各工序實時進度,訂單交期更準確。
加大科研投入助推產品提質。艾澤鐘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公司一直保持研發高投入,平均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在6%左右。公司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在海內外市場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為企業未來3到5年銷售額快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得益于優異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口碑,企業中標國家重點工程——川藏鐵路項目,預計今年銷售額將增長30%。
捷盛鉆具車間內工人正操控設備。
改革創新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儲備人才是企業走到今天的關鍵,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艾澤鐘說,產學研合作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另一個關鍵,目前公司與北京交通大學、貴州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有多項合作課題,未來還會進一步擴大和深化。
打通數據“孤島”構建全產業數字化模式,引入智慧管理系統,實現供應鏈采購物流數據、客戶端銷售數據、研發端數據等全連接。“早在2006年,企業就已經實現進出口業務數字化管理。”艾澤鐘表示,公司將打造“供應—生產—物流—研發—銷售”數據全融合模式,形成產業信息鏈,讓數據驅動決策。
去年,捷盛鉆具入選國家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下一步,在新國發2號文件指引下,捷盛鉆具將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用大數據賦能傳統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編輯 方亞麗
二審 陳露
三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