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名片】
3月22日一早,剛剛結束疫情隔離的袁征福就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處理公司事務。作為貴州黃果樹中央廚房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征福在1月29日就前往澳大利亞開拓海外市場。
袁征福向記者介紹公司發(fā)展情況
黃果樹中央廚房雖然成立時間只有2年,但發(fā)展成效顯著,作為貴州農產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長企業(yè)之一,不僅立足貴州輻射全國,還乘勢而起香飄海外。
今年1月,黃果樹中央廚房生產的60000盒“黃果樹三碗粉”經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和澳方的嚴格品控、檢驗,符合所有的相關標準之后,成功出口澳大利亞,是 RCEP協(xié)定生效后貴州省首次享受零關稅出口的生態(tài)特色食品。
在袁征福看來,要增強企業(yè)出口核心競爭力,就需要積極建立自己的下游供應鏈體系。“傳統(tǒng)的出口大都是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海外經銷商和分銷商采購商品去銷售,這樣只能到平臺端。我們要自建渠道,建立自己的海外平臺、倉儲、物流配送等下游供應鏈,直達消費者。”
黃果樹中央廚房正在建設的跨境電商運營數(shù)據(jù)中心
此次去澳大利亞,袁征福正是為了建立公司的下游供應鏈。“這一趟去澳大利亞,比預想的收獲更多,不僅跨境電商的倉庫和物流建設都有進展,還實現(xiàn)了與澳大利亞1200多家超市達成合作。”袁征福說,上半年還要打通新西蘭、新加坡的下游供應鏈,下半年將目光主要放在東盟國家。
袁征福坦言,當企業(yè)在RCEP主要國家把下游供應鏈體系建立起來以后,這將是今后企業(yè)最寶貴的一個無形資產。
在袁征福看來,RCEP協(xié)定生效后,這對貴州生態(tài)特色食品走出去帶來更大機遇,公司將緊緊圍繞RCEP協(xié)定國為目標,推進海外市場的營銷計劃,以澳大利亞為試點示范,將“三碗粉”市場拓展到新西蘭、新加坡以及東盟國家。
“從4月份開始,我們每個月大概有20個集裝箱的‘黃果樹三碗粉’出口到澳大利亞,今年出口額預計達到2300萬美元,從2023年開始,預計年均出口額將突破6000萬美元。”袁征福說。
成功出口澳大利亞的背后,好品質也是關鍵。“黃果樹中央廚房在2021年5月就開始建設歐盟標準生產線1號車間,并在去年12月份開始陸續(xù)投產。”袁征福說。
走進黃果樹中央廚房生產車間,辣椒油香味撲鼻,無菌車間內工人有條不紊地對產品進行加工,分揀、裝袋、封口、打包,一盒盒“黃果樹三碗粉”新鮮出爐。
黃果樹中央廚房歐盟標準生產線1號車間
“黃果樹中央廚房對選材十分嚴格,比如關嶺小黃牛、黑山羊、貴朝米都是貴州生態(tài)優(yōu)質食材,產品出來后要通過質檢部門檢驗,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市場銷售。”袁征福說,“黃果樹三碗粉”包括貴州傳統(tǒng)的牛肉粉、羊肉粉和酸湯粉,經過獨家特殊的工藝處理,這三碗粉不僅鎖住了米粉的新鮮,還保留了湯汁的醇美。
“要致力做美食,而不是速食。要想產品賣得好,實現(xiàn)出口,標準就要更高。”袁征福說,“黃果樹三碗粉”以“原湯原滋味”為產品定位,發(fā)展進程中一直致力于提高產品品質,去年5月就啟動了歐盟標準生產線建設,并逐步申請完成全球標準認證組織SGS進行的五項認證。
今年2月,黃果樹中央廚房按照按工業(yè)4.0標準設計的歐盟標準生產線2號生產車間正式開工建設。
“這條智能自動化、工廠無人化的生產線將成為貴州生態(tài)特色食品產業(yè)中首條實現(xiàn)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的生產線。”袁征福說,歐盟標準生產線2號生產車間運行后,公司出口的產品品質更高、成本更低、競爭力更強。
“隨著兩條歐盟標準生產線全面達產后,我們采用最先進的工藝生產出來的最好的產品,將成為我們另外一個核心競爭力。”袁征福說。
據(jù)悉,目前“黃果樹三碗粉”系列產品已進入全國線下20多家主流品牌的2000多家超市。2022年建設的線下渠道將達到40家主流品牌的3000多家超市。同時,將在淘寶、天貓、抖音、拼多多、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上建設網(wǎng)店超過100家,自建網(wǎng)紅帶貨直播間16間。2021年,黃果樹中央廚房實現(xiàn)銷售額2.49億元,利潤2797萬元。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法 陳玲
編輯 馮倩
編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