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琪瑪生產商在六枝,倉配在鎮寧,電商銷售團隊在深圳......這是黔貨云倉縣級鎮寧節點倉建成運營后與合作企業共建的供應鏈服務模式。
“他們流轉很快,每天有上千件發出。黔貨云倉最大的優勢就是集貨規模優勢,將物流成本降下來。”鎮寧節點倉負責人姚秉忠說,集巨大的資源,在全省建設幾十個倉庫的倉儲體系,并在云倉智慧平臺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到貴州庫存布局的經營戰略。
為深入推進電商產業升級發展,貫徹落實新國發2號文提出的支持“黔貨出山”,貴州省商務廳開展電商供應鏈黔貨云倉服務體系項目建設,通過組織新建或改建貴州現有倉配場地,整合地方電商企業、生產基地等資源,并統一使用貴州省云倉管理系統,對入倉貨品實施省市縣鄉村一體化運營調度管理體系,逐漸探索出“鄉村集貨、云倉集單、數據互通、統倉共配”的智慧倉配機制,初步形成一套體系完善、機制靈活、實效顯著的電商升級“貴州模式”。
體系全:五級構架+有效整合
1-2月,貴州省快遞業務量6310.41萬件,同比增長35.7%,增速高于全國16.1個百分點;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1.33億元,同比增長28.7%,增速高于全國14.9個百分點。
需求催生服務,快遞單量不斷刷新,消費者對快遞業的依賴日益趨重。而以倉儲為核心的高效協同供應鏈網絡,將會為市場布局和消費者購物體驗帶來更多的新變革和新體驗。
供應鏈網絡庫存的云部署,首要考慮選址。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工業品集中的區域成為首選。以縣級鎮寧節點倉為例,選址就在鎮寧日用快消品產業園內,落地后迅速與當地及周邊生產、銷售、物流等50多家企業搭線合作。
省級中心倉位于貴陽市北部高新技術產業經濟帶,地理位置正好處在貴陽市觀山湖區、云巖區、南明區、白云區、烏當區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突出。而8個市級樞紐倉則建在中心城區,不僅服務本地的電商企業,更重要的是發揮省、市、縣三級供應鏈體系的重要銜接作用。
目前,貴州已完成1個省級中心倉+8個市(州)樞紐倉+30個縣級節點倉建設,并按照“云倉+服務中心+站點+基地+農戶”模式運營,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一體化供應鏈體系。
今年新的建設任務中,除了縣級倉節點的增加,突出資源整合部署的優勢成為重點。在現有建成的近10萬平方倉儲范圍,黔貨云倉已服務企業960余家。
五級機構縱向到底,“有效整合”橫向展開,貴州在電商供應鏈建設體系上正向著機構全建立、資源全整合、服務全覆蓋步伐邁進。
機制新:智慧倉配網絡全覆蓋
“云倉供應鏈是內陸地區電商行業分工更細的體現,意味著電商行業新一輪的市場增長點即將到來。”貴州省現代城鄉經濟發展研究院秘書長衛荷說,以“互聯網+”概念打造的云倉,物流倉儲全面升級,為占據市場高點做好了準備。
入駐企業82家,訂單總數19740,銷售產品數48225件......3月17日,在銅仁市級樞紐倉云倉智慧平臺上,實時顯示著銷售數據,而這套平臺更大的功能是實現全省云倉的數據互通,最終達到統倉共配,“一個產品多倉賣”“零碎產品匯集賣”的目標。
“貴陽中心倉每天都在全省調度,各倉根據后臺訂單直接發貨。”銅仁樞紐倉總經理馬禮告訴記者,在東西部協作的背景下,他們本土合作的土雞蛋80%銷往東莞,但僅滿足公司市場業務的50%需求,而全省云倉逐漸完善,銅仁倉同樣可通過后臺在全省調配發貨解決供需不足。
銷量之所以火爆,原因還在于黔貨云倉背后鏈接著一碼貴州、拼多多、美團、淘寶十多個網商平臺。
另一邊,智慧倉配在講求高效的同城配送體系中顯然成為布局的關鍵。在貴州省級中心倉,僅一碼貴州平臺的生鮮商城——“美乘網”每天就要發出100多噸鮮貨、零售、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依托云倉體系,最晚次日可達的基地直供產品成為“美乘網”在省會城市中快速鋪開的優勢。目前,美乘網線下門店已開設40多家,線上產品上萬種。
“未來‘互聯網+’的供應鏈管理發展必將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綜合化、一體化、集成化服務。”貴州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說,黔貨云倉將繼續在供應鏈產業鏈服務中,不斷共享供應鏈數據資源同時創新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供應鏈行業降本增效的再升級。
實效顯:降本增效多方共贏
在鎮寧節點倉建立之前,地方電商企業單量較小,發貨分散是快遞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
“我們每天有1000多單,現在都整合到鎮寧節點倉一起發,快遞3公斤以內降到2.5元,單獨發至少超過3元。”鎮寧節點倉建立后,產業園區通關過招商引資吸引一家棉柔巾廠商入駐,企業負責人鄭芳新看準的就是集貨降本。
在畢節大方節點倉,快速聚集了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的小微企業,每天僅豆干、辣椒面就要發出2000份訂單。
通過節點倉進行資源整合,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使得人工成本節省約30%,快遞成本節省約35%,包裝耗材成本節省約10%。
在松桃世昌村30萬羽商品蛋雞標準化養殖場每天通過銅仁樞紐倉調配發出1000多件雞蛋,實現即產即銷。此前,愁于人手、物流等各種因素,養殖場遲遲不敢擴大規模。去年5月,搭上黔貨云倉后,前端銷售穩定,配貨發貨有專人負責,養殖場在3個月內從10萬羽擴建到30萬羽。
“農產品消費最大的問題是怎么樣把生產環節、流通環節與消費環節對接起來。”衛荷說,三級黔貨云倉迅速聚集需求,產地直發,這種對中間環節的極致精簡,有效保證了新鮮度,讓消費者獲得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線上,黔貨云倉各倉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幫助省內采購商及電商企業解決選品、貨源組織問題。線下,從倉儲管理到物流配送全程都是標準化、專業化操作,在效把控了品質的同時,助力入駐企業節約物流運輸成本和配送時間,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實現多方共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方亞麗
編輯 曾帥
編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