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違規亂建、私挖亂采等違法行為和防止自然災害破壞自然資源要素等問題。鳳岡縣自然資源局認真履行職責,主動作為,通過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宣傳方式、提高業務水平、加強日常巡查、建立協作聯動機制等多方發力使勁,保護自然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助推地方經濟社會和鄉村振興發展。
注重宣傳創新 強化行為自覺
實踐表明,一些地質災害損失和違法行為的發生,并非完全出于客觀不可抗拒避免和主觀惡意故犯,而是囿于思想意識淡薄、法律知識和災害常識缺乏、防范措施欠缺。風岡縣自然資源局積極采取科普優先、普法先行、預防為主、人技結合、全民參與的原則,不斷創新方法形式,改進手段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全方位、多角度全面普及法律知識、地質災害常識和預防技能措施,以人員全覆蓋、內容全普及、時間全落實促進思想重視、強化行為自覺。
在方式上,計劃與隨機、會上與會下、炕頭與地頭相結合,入戶就宣、逢會就講、見人就教,走一路宣一路、辦一事教一招、開一會普一法。在內容上,法規與安全、理論與實際、流程與標準、技能與措施相融合,一二個人提一提、三四分鐘聊一聊、五六句話宣一宣。在方法上,正面與側面、警示與教訓、現實與長遠相嵌合,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既內化于心又外化于行,達到原則底線家家熟悉、基本常識人人熟知、方法措施個個熟練,以法規清楚促進守法自覺、以措施熟練提高安全保障。
注重能力培養 強化業務水平
自然資源部門和業務人員,既是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行業秩序的主力軍,化解風險、排除隱患的安全衛士,又是自然資源法律法規監督執行、自然災害監測防治的業務精兵,還是為當地黨委政府政策決策、發展規劃建言獻策的參謀助手,這就要求業務人員法規精透、業務精通、技能精湛,做到嘴上會講“一口清”、手上會做“難不倒”、臺上會教“聽得懂”,以過硬能力、嫻熟業務、突出成績推動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
鳳岡縣自然資源局注重培養人才隊伍,按照個人自學、他人幫學、外出送學、請人教學、定期評學、以考促學等形式狠抓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采取以老帶新、崗位助跑的方式,面對面教、手把手帶,扶上馬送一程,著力培養專業尖子、業務能手。固化工作方法,對于經常性、周期性、重復性的工作任務,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在充分調查研究、科學論證、請示報告的基礎上,結合地情、社情、業情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進一步簡化工作流程、優化工作方法、量化工作標準,推動各項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共享經驗做法,每項工作結束、任務轉換后,及時梳理經驗做法,總結失誤不足,查找原因教訓,達到做一事進一步、吃一塹長一智;及時分享借鑒其他地方、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達到經驗共享、教訓共勉、做法共用,相互借鑒,整體提高的良好效果。
注重常態巡查 強化防范處置
鄉鎮自然資源所業務人員要充分發揮身處基層,熟悉情況的優勢條件,加大巡查力度,勤下田間地頭,經常進村入戶,及時發現違法行為、安全隱患,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保護自然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形成定期巡查制度,要有計劃、分階段、全覆蓋巡查,鳳岡縣自然資源局采取周巡組、旬查村、月走遍,以及辦事巡查兼顧、實地查看和電話了解并用的方式,形成巡查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動態掌握情況線索,及時應對處理。借助他人巡查,自然資源所工作人員在鎮鄉工作時間較長,要發揮人脈廣、情況清、地方熟的優勢,在時間緊、任務重、情況急時,通過電話詢問聯絡員、熟人了解當地有無違法行為和災害隱患,在條件允許、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還可請其到現場核查線索隱患。發揮監督建議作用,改革調整后,自然資源部門移交了執法權,交了“尚方寶劍”并不等于“事不關己”,更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是主動適應職能轉移、工作轉換、角色轉變,把對自然資源違法行為的直接打擊處理轉移到巡查監督上來、轉換到對違法行為的建議處罰上來,積極協助、建議、監督執法部門嚴格執法、依規執法,確保違法必查、責罰一致,形成嚴查嚴罰的高壓態勢,努力震懾遏制違法行為。
注重工作聯動 強化監管合力
自然資源點多、線長、面廣、地寬,工作任務重、標準高、要求嚴、人手少,僅憑業務部門、從業人員保護監管往往鞭長莫及、力不從心。建立工作聯動機制,既可解決“人少”的監管難題,又能提升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該縣自然資源局注重與業務部門聯動,自然資源所與村管站、農業服務中心、執法分局等部門專業相近、業務相連、工作相通,通過日常接觸溝通,彼此對對方業務的基本原則、工作重點、監管事項都有一定掌握和了解,與他們配合協作,他們在進村入戶辦事過程中對發現的修建房屋、搭建棚舍、采挖動土、地災隱患等信息線索,及時分享反饋,自然資源部門第一時間調查核實。與村組干部聯絡,村組工作人員對所轄區域內的情況信息,獲取時間更及時、訊息來源更多元、情況掌握更準確,與其聯動機制,讓他們幫助巡查監管違法行為,監測防范災害隱患,自然資源業務人員能夠適時掌握轄區內的相關情況線索。與熟悉村民聯通,利用好在日常生活中認識的熟人、朋友等人脈資源,讓其成為了解情況的信息員、提供線索的情報員、地災隱患的安全員,形成協作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監管合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秀云
通訊員 曾凡新
編輯 申川
編審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