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貴州省麻江縣烏卡坪生態藍莓園獲得首批貴州省“兩山”基地命名,成為貴州省申報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預備隊”。
數據顯示,2021年麻江縣藍莓產量3.1萬噸,產值約5.8億元,麻江縣烏卡坪生態藍莓產業園共有8.06萬畝藍莓。厚植“生態優勢”、做全“生態鏈條”、做強“生態經濟”,麻江縣聚焦“科學技術轉化中心、藍莓深加工中心、大數據應用中心”三中心,全力打造集農產品培育、特色食品加工、旅游服務等為一體化發展的生態產業鏈,全方位發展藍莓綠色生態產業,推動農業產業、產品精深加工業、旅游業等穩步健康發展。
完善冷鏈物流 “穩”鮮果銷售
“最早5月初就可以采摘,通常一天能采100多噸。”麻江縣農文旅園區管委會主任李家發說,藍莓鮮果采摘后兩小時內必須放入冷庫,在運輸過程中也必須全程采用低溫冷鏈保鮮,每年只有40%左右的藍莓以鮮果的方式直接銷售,供不應求。
游客在藍夢谷藍莓園采摘藍莓 (楊秀勇 攝)
截至目前,麻江縣共有27輛冷藏物流車,每輛車運力在3噸到7噸之間,2小時內可運抵貴陽永輝、合力等5家大型商超。隨著藍莓產業更具規模化,冷鏈運輸能力也亟需提升。“永輝超市希望我們每天供貨量在2噸左右,由于冷庫缺乏、冷鏈技術不完善,暫時還不能完全保證供給。”李家發說,藍莓倉儲需求在1.28萬噸左右。
今年,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支持貴州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在此之前,麻江縣早已籌備建立麻江縣藍莓交易中心,建有4棟共16000平方米的藍莓加工廠房,將倉儲、研發、加工、檢測、銷售、物流集于一體,推動藍莓產業由傳統的“現貨、現金、現場”升級為“線上交易、線下交割、實時結算”的交易方式。
“企業、農戶都可將藍莓儲存到交易中心,再由物流車統一配送到省內各生鮮超市。”麻江縣藍莓交易中心建設項目負責人吳彪向記者介紹,目前工人正加班加點進行基礎設備安裝,4月底進行設備調試,6月左右交易中心將正式啟用,正好趕上第一批藍莓鮮果上市。
推動藍莓深加工“強”藍莓品牌
前不久,麻江縣與廣東豪養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藍莓深加工產品銷售戰略協議,意味著麻江縣藍莓深加工系列產品“出山”邁上新臺階。
“藍莓采摘后都被加工成藍莓果干、藍莓汁、藍莓果粉、藍莓果醬等系列產品,樹立統一標準更有利于藍莓產業集聚發展。”李家發說,通過打造“麻小莓”公共品牌,藍莓企業統一使用公共商標,進一步提升知名度,讓本土企業“抱團發展”。
貴州藍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正生產藍莓汁
“統一使用‘麻小莓’商標后,藍莓汁銷量更好,口碑也更好,省內外消費者都更認可我們的產品。”貴州藍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先群說,企業自身品牌“藍笑”借助公共品牌的影響力逐漸打開市場,今年一季度預計將實現300萬元的銷售額。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以藍莓加工為基礎,強力推進藍莓產業“全鏈條”發展,堅持“生態+”,打好“標準體系、高端產品、產權保護”組合拳,麻江藍莓深加工產業鏈日趨完善。
康旅協同發展 “育”藍莓經濟
麻江縣依托文化和環境優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著力打造藍夢谷、藥谷江村、夏同龢狀元文化園等景區。去年,依托麻江縣鄉村旅游節暨藍莓文化節和品菊季等活動舉辦,全縣共接待游客302.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0.84億元。
藍莓音樂節(麻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每年6月10號左右,都會舉辦藍莓音樂節,最多時景區日人流量能達1萬人左右。”李家發說,藍莓成熟時,貴陽、凱里、都勻等附近城市游客都會到景區采摘藍莓,其余時間則通過舉辦馬拉松比賽、戶外水上運動等活動來吸引游客。
依托藍夢谷獲批為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結合麻江特色文化,打造一個以酒店為載體,集旅游、度假、康養、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等農旅深度融合的綜合體項目。“每年從4月份開始,酒店的49間房基本處于滿房狀態,大都都是來自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游客。”李家發說,下一步,麻江縣將繼續發展藍夢谷、烏羊麻、藥谷江村等農業觀光體驗和鄉村旅游景區基礎設施,依藍莓而旅,大力推進全域旅游建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桂榕
編輯 江婷婷
編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