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貴陽經開區獲悉,2021年,貴陽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577.7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76億元,工業投資完成45.04億元,同比增長22.4%。
據了解,工業是貴陽經開區最亮特色、最大優勢、最強競爭力。該區著力做強產業鏈,保持闖勁“向新而生”。圍繞“兩主一特”產業建立鏈長制,推動主導產業強鏈、新興產業拓鏈、未來產業建鏈,打造高端高質高新的硬核產業集群。加強鏈式規劃,堅持一個產業、一個鏈條、一套分析,準確掌握每個產業鏈現有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制約瓶頸、薄弱環節等情況,全力做強航空航天、工程機械及能礦裝備為主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全力做大物聯網傳感器、智能終端、服務器等為主的電子信息制造產業集群;全力做大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實現千億級產業規模。加強“四基一軟”建設,推動制造業企業鏈式發展、集聚發展、融合發展,促進制造業央企在投資規模總量和企業數量上實現大突破。
做強工業企業,拿出拼勁“向高而攀”。龍頭企業是產業集聚的引擎,該區加快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圍繞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鏈條,要堅持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協作配套,鏈主企業與配套企業一起抓、延鏈招引與關聯拓展一起抓、產業項目與服務平臺一起抓,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打造一批百億級企業、行業骨干企業,培育更多的單項冠軍企業、高成長企業、創新型企業,形成結構合理、實力強勁的企業梯隊。
同時,做強服務保障,堅持韌勁“向實而行”。為企業送上實實在在的“服務包”是為老工業基地注入新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緊盯“個轉企”“企轉規”“規轉股”“股轉上”,著力打造審批流程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的“四最”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招商、營商“兩商工作”的基礎性、專業性、精準性。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制造業央企間架起橋梁,把產業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變成現實生產力,千方百計擴產能、上項目、抓創新,解決好規模小、配套差、布局散的問題,助力企業不斷把主業做大、市場做大、資本做大。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 江婷婷
編審 孫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