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圖、新臺階、新成果、新格局、新提升、新成效。”1月18日,在2022年海南省以超常規手段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動員部署會暨科技工作會議上,對剛剛過去的一年,海南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績,海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許云概括以六個“新”。
備受業界關注的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自揭牌運作以來,積極探索全新科研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已建成2.75萬平方米物理空間,配套2726套儀器設備,多支高水平創新團隊入駐;深海科考成績亮眼,“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實現常規科考應用,萬米下潛次數已達21次,將國內9家單位的27名科學家送達海洋最深處,推動我國萬米潛次和人數躍居世界首位,載人潛水器運維和科考作業能力達國際領先水平;海南航天科技高地建設步伐加快,商業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廠房和衛星總裝測試廠房已開工建設,將打造我國首個新一代中型商業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廠房……
翻開2021年海南科技工作成績單,從強化頂層設計,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其背后是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對補齊創新“短板”的迫切需要:
《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發布,提出建設“一省兩市三高地”的總體目標;制定了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方案;頒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科技開放創新若干規定》。海南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初步構建。
海南在全國的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上升,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增速位列全國第一,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增速增幅保持高速增長。
海南“陸海空”創新高地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文昌國際航天城3大科技城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創新資源加快集聚,成為國家科技重要參與者。
面向新的一年,海南以抓科技規劃和政策落地為主線,聚集以超常規手段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全面開啟創新型省份建設。
海南省科技廳廳長謝京表示,將狠抓“陸海空”3大科創高地建設、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產業技術攻關、人才培育引進、開放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市縣科技能力提升和制度集成創新。
“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改革的思維、創新的方法抓好規劃和政策落地,形成制度集成創新的范例。”謝京說。(本報記者 王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