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8.8%,環比上漲0.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3.1%,環比上漲0.8%。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1%,環比下降0.4%。上半年,PPI比去年同期上漲5.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7.1%,CPI比去年同期上漲0.5%。
總體來看,6月我國經濟保持穩定恢復,消費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居民消費價格運行平穩。國內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初步顯現,市場供求關系趨于改善,工業品價格漲勢趨緩。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6月我國物價數據有兩個突出特征:一是國內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及抑制投機綜合治理措施見效,PPI同比見頂回落,環比漲幅顯著趨緩;二是受豬肉價格下跌影響,CPI同比漲幅下行,當前PPI高增對CPI的傳導效應依然不明顯。
翹尾因素下降帶動PPI回落
從環比看,6月PPI上漲0.3%,漲幅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其中,鋼材、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價格由漲轉降。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但漲幅回落。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漲幅擴大。從同比看,PPI上漲8.8%,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漲幅回落。
“此輪PPI上漲從去年6月開始,已經延續了一年的時間。6月PPI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翹尾因素下降。”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在PPI同比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影響6.4個百分點,比上個月擴大0.4個百分點;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2.4個百分點,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高頻數據顯示,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漲勢減弱,PPI繼續走高的動力減弱。
王青表示,由于海外市場已基本消化前期對需求回升的預期,以及國內通過打擊投機、拋儲等舉措平抑工業品價格上漲,6月PPI環比漲勢趨緩符合預期。疊加基數走高因素,PPI同比漲幅迎來回落拐點也在意料之中。不過,6月份新漲價因素繼續邊際上揚帶動PPI同比漲幅略超預期,一方面,受油價仍在上漲帶動;另一方面,“黑色系”商品價格未進一步下跌。
PPI向CPI傳導效應仍偏弱
從環比看,6月CPI下降0.4%,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2%,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40個百分點。從同比看,CPI上漲1.1%,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0.3%轉為下降1.7%,影響CPI下降約0.31個百分點。
6月CPI環比下行符合季節性特征,但今年6月降幅明顯偏大,主要是受當月豬肉價格較快下跌帶動。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奇霖解釋稱,6月是傳統消費淡季,疊加前期大豬出欄,生豬供應較為充足,當月豬肉價格整體延續下行態勢。
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是PPI沖高是否會向CPI傳導,即工業品價格急升是否會導致國內物價整體走高?對此,王青認為,6月CPI同比漲幅收窄,并且非食品價格同比僅小幅擴大至1.7%,表明這種傳導效應仍然很弱。另外,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6月核心CPI環比和同比分別負0.1%、0.9%,其中環比漲幅由正轉負,同比漲幅與上月持平,都明顯低于同期PPI走勢。談及背后原因,王青表示,一是國內產能修復充分、民生商品供應充足;二是當前消費需求恢復相對較緩;三是去年我國一直保持政策穩健,貨幣因素不支持物價全面上漲。
預計PPI漲幅將進一步收斂
當前,國內CPI保持低位穩定運行,PPI同比漲幅已經收斂。談及未來國內物價形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漲勢放緩,加之國內采取的一系列保供穩價政策逐步顯效以及基數逐漸抬升等因素,下半年PPI有望保持震蕩回落走勢。不過,國際油價上漲仍將給PPI走勢帶來不確定性。另外,受制于豬肉等食品價格回落,年內CPI大概率保持溫和增長走勢。
針對大宗商品價格,王青表示,下半年大宗商品實際需求將隨全球經濟復蘇而進一步釋放,但供給端也將有所恢復,供需缺口大概率將趨于彌合。下半年全球流動性料將收緊,這一因素對商品價格的推升作用也將減弱。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易下難上,預計三季度大宗商品價格將寬幅震蕩,四季度下行壓力將有所加大。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中下游企業面臨較大成本壓力。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認為,今年以來,我國PPI、CPI剪刀差不斷擴大,影響了利潤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分配,下游企業成本壓力較大。值得關注的是,7月9日,央行宣布將于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專家普遍表示,這將有助于緩解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