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M學員在備考FRM考試時,需要熟練掌握必考的金融詞匯的內容。其中貨幣供應量是重要考點,今天會計網將介紹該知識點的具體含義以及相關分析。
 【資料圖】
【資料圖】
貨幣供應量是什么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礎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
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貨幣購買力及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或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
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2022年FRM最新備考資料下載>>
按流動性標準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中央銀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于為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并據此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調控;
另一方面,這種貨幣層次劃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銀行分析整個經濟的動態變化。
貨幣供給量決定于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這兩個因素,且是這兩個因素的乘積。這兩者又受多種復雜的因素影響。
1.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是具有使貨幣供給總量倍數擴張或收縮能力的貨幣。它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即中央銀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貨幣,包括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
在現代經濟中,每個國家的基礎貨幣都來源于貨幣當局的投放。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有三條: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2.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是用以說明貨幣供給總量與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的一種系數。
在基礎貨幣一定的條件下,貨幣乘數決定了貨幣供給的總量。貨幣乘數越大,則貨幣供給量越多;貨幣乘數越小,則貨幣供給量就越少。
貨幣供應量的分析與估算
貨幣供給是影響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變量,一般可以從兩個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和估算:
其一是以原始存款為起點,通過計算派生存款總額來分析存款創造規模;
其二是以基礎貨幣為起點來計算貨幣供應量。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