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爾定律是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斯特·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支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支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則會下降。即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
【資料圖】
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支用于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系數的意義
食物開支占總消費數量比重越大,恩格爾系數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過來,食物占比重越小,恩格爾系數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用于食物消費部分支出的比重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收入變動百分比。
恩格爾系數達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
恩格系數與基尼系數的區別
基尼系數和恩格爾系數這兩個名詞的概念要注意區分。
基尼系數主要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取值范圍在0到1之間,越趨近于1代表整個社會分配越不公平,越趨近于0代表整個社會分配越公平。所以基尼系數可以用整個社會中不公平分配與社會總分配來衡量。基尼系數的合理值是0.3到0.4之間,基尼系數超過0.7是一個危險值,意味著社會的不公平分配過高。
恩格爾系數衡量的是一個家庭的貧富程度,也就是衡量一個家庭的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的取值范圍也是在0到1之間,越趨近于0代表整個家庭生活水平,越趨近于1代表整個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但是恩格爾系數是不可以等于0的,也就是食品支出不可能等于為零。不過可以描述“恩格爾系數越小越好”。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