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考試的難點之一是掌握CMA的知識體系,一個好的知識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考試大綱,間接成本中聯產品分配也是知識體系的重要部分之一,關于間接成本中聯產品分配的知識有哪些?
CMA重點知識點之間接成本中聯產品分配
主產品:具有很高總銷售價值的產品;
聯產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具有很高總銷售價值的產品;
副產品:總銷售價值較低的產品。
根據實物指標來分配聯合產品成本
分配給A的聯合成本=A的產量/(A的產量+B的產量)×總的聯合成本;
分配給B的聯合成本=B的產量/(A的產量+B的產量)×總的聯合成本。
根據市場數據來分配聯合產品成本
1、分離點銷售價值法:
A的分離點銷售價值=A的產量×A的單價;
B的分離點銷售價值=B的產量×B的單價;
分配給的A聯合成本=A的分離點銷售價值/(A的分離點銷售價值+B的分離點銷售價值)×總的聯合成本;
分配給B的聯合成本=B的分離點銷售價值/(A的分離點銷售價值+B的分離點銷售價值)×總的聯合成本。
2、可實現凈值法:
根據市場數據來分配聯合產品成本。
A的可實現凈值=A的產量×A的單價–A的可分屬成本;
B的可實現凈值=B的產量×B的單價–B的可分屬成本;
分配給的A聯合成本=A的可實現凈值/(A的可實現凈值+B的可實現凈值)×總的聯合成本;
分配給B的聯合成本=B的可實現凈值/(A的可實現凈值+B的可實現凈值)×總的聯合成本。
3、固定毛利率法:
總成本率=(A的可分屬成本+B的可分屬成本+聯合成本)/(A的產量*A的單價+B的產量+B的單價);
分配給A的聯合成本=A的產量×A的單價×總成本率–A的可分屬成本;
分配給B的聯合成本=B的產量×B的單價×總成本率–B的可分屬成本。
方法的選擇
1、若分離點的銷售價格存在,則應采用分離點銷售價值法。
(1)不同的產品會產生相同的毛利率;
(2)不能用于在分離點之后還需要進行再加工的產品;
(3)不能用于價格頻繁波動的產品。
2、若分離點的銷售價格不存在,則應采用可實現凈值法或固定毛利率法。
(1)可實現凈值法可用于需要進行后續加工的產品;
(2)固定毛利率法可用于需要進行后續加工的產品,但有可能會讓產品分配到負的聯合成本。
副產品的會計處理
1、資產確認法:
(1)能在分離點確認副產品的存貨價值;
(2)以可實現凈值作為存貨價值計入資產負債表;
(3)實現了配比的原則;當副產品金額較大時,應采用資產確認法。
2、收入法:
(1)不能在分離點確認副產品的存貨價值;
(2)在出售時作為其他收入計入損益表;
(3)易于使用;當副產品金額較小時,應采用收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