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設數字經濟轉型標桿區、數字生活示范引領區和數字治理最佳體驗區,有著20多年“數字長寧”基因的長寧區正不斷激發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變革力,推動“數字長寧”在新時代再起宏圖。區第十一次黨代會透露,長寧區將圍繞提高經濟數字化的貢獻度、生活數字化的顯示度和治理數字化的感受度,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標桿數字場景,在“十四五”時期全力打造智慧共享的“數字長寧”。
全市首個“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全國首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在線新經濟已成全區第一大產業,集聚數千家企業,拼多多、攜程等頭部企業領跑優勢凸顯,信息服務業營收約占全市1/5,電商平臺交易額占全市1/4以上……數字基因成為長寧區最顯著標簽之一。區科委科協黨組書記、主任詹鐳表示,搶抓城市數字化轉型重大戰略新機遇,將重點實施“3320”數字戰略,服務長寧經濟、生活、治理各領域數字化深度轉型,推動“數字長寧”不斷升級迭代。
具體而言,在打造數字經濟轉型標桿區方面,將實現數字經濟領域“十百千萬億”發展目標,構建“技術+載體+平臺+資本+場景”的特色數字化轉型生態;建設數字生活示范引領區,將建成50個示范場景,包括信息化標桿學校、互聯網醫院、數字家園等;數字治理最佳體驗區建設將全面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實現城市運行監管要素“一網統管”接入率達98%以上,加快全域數字感知設施部署。
數字化轉型正充分釋放能量,助力長寧區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開放之城、更富創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強凝聚力的人民之城”。
數字化賦能老小舊社區智慧升級,讓老百姓的幸福感變得觸手可及。北新涇街道是上海首批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中唯一的“AI+社區”,主動呼應居民們智慧康養、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運動等生活需求,實現10類應用30各項目落地應用,包括不出社區就能閱覽上海圖書館藏書的“智慧書房”、AI私教上課的健身“體魔方”等等。北新涇街道黨工委書記張生義告訴記者,堅持“數字+民生”,街道將探索打造全域數字社區平臺,立足政策找人和精準服務,力求實現居民掌上一點通、社區資源一網聚、多元服務精準達、數據社區一屏管。
面對夜間施工噪音擾民和企業辦證難的兩大困境,長寧區依托“兩張網”在全市創新推出建筑工地夜間施工“好辦”服務,“一網通辦”在前期審批環節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減時間,“一網統管”高效銜接施工監管和處置,變被動執法為主動干預;新晉“網紅”打卡地蘇州河華政段也用上了“一網統管”進行實時人流檢測,當達到上限時便會觸發相應處置機制,確保是市民游客的安全和體驗感……諸如此類數字賦能提升精細化管理的案例在長寧區屢見不鮮。
“讓市民在‘無感’中體驗高效治理的溫度,用精準的數據為基層治理減負增能。”區建管委副主任、區城運中心副主任沙志斌表示,長寧區即將升級“一網統管”3.0版,聚焦“實戰管用、基層減負”進行城市運行智能化管理和智慧化預防,實現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接下來,長寧區還將上線區域數字體征,聚焦“平安長寧、綠色長寧、活力長寧、健康長寧”等維度,借助AI智眼、物聯設備感知等對社區安防、生態環境、城區建設、道路通行、疫情防控、民生服務、經濟運行等進行實時智慧“體檢”。“以數字治理作為底座和支撐,保障數字經濟、數字生活發展。”沙志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