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水壺,一塊干糧,一根繩子,一把鐮刀,一千頭牛。”這是云南省文山州牛旭牧業放牧工人張貴勤的日常生活。每天上午,他都會背上一天的干糧,開始他辛苦卻又愉快的放牧之旅。
作為當地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貴勤整個家庭的年收入不到一萬元。為了生計,他曾經去過縣城打工,雖然賺的比在家務農多些,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卻無人照顧。
隨著文山州開始充分發揮高原特色山地牧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山牛產業。作為民生供應鏈公司,叮咚買菜積極與當地的牧業企業對接,全力幫助文山牛走出云南大山。張貴勤因此也成為一名放牧工人,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現在每月的薪資達6500元,大大改善了全家的生活條件,成為當地眾多因文山牛產業而脫貧的建檔立卡戶之一。
還有張國華,他的家庭人口較多,老婆體弱多病,家庭的全部年收入還不到一萬元,屬于當地曾經的建檔立卡絕對貧困戶。在叮咚買菜推出“綠水青山”計劃后,加入到當地的叮咚買菜供應鏈企業。憑借自己的勤奮好學以及踏實的工作作風,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在公司的重點培養下,從養殖工人一路成長為業務骨干,基本掌握了肉牛繁育配種和肉牛常見疾病的診療。目前,張國華在繁育場擔任繁育及獸醫員,工作業績十分出色,年均母牛繁殖率平均達86%以上,牛群疾病死亡率控制在0.7%以下。工資收入也從最初的每月2000元上漲到現在的4600多元。不僅直接摘掉了貧困帽子,家里還蓋起了一棟4層樓房,在小康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滬滇一家,山海情深。對于文山州協作幫扶,叮咚買菜并未只采用簡單的賣貨模式。因為,采銷的對接還僅僅是停留在輸血層面,如何幫助當地文山牛打造地域特色,成為有持續造血能力的品牌化商品,是團隊在文山牛肉幫扶項目中的思考重點。也就是說,在叮咚買菜上架銷售文山牛肉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叮咚買菜的用戶認識并接受文山牛肉這個地理標識商品。
叮咚買菜在調研中發現,文山牛是中國可以生產雪花牛肉的四大品種之一,口感鮮美,非常適合作為火鍋食材。于是,團隊在文山牛腩、文山牛里脊等常規品類的基礎上,研發生產了吊龍、花腱、牛肉丸、牛匙皮、牛匙柄等火鍋品類,并植入到大熱的火鍋用餐場景,讓文山牛肉成為許多叮咚買菜用戶在家吃火鍋的必備“硬菜”。據統計,2020年,叮咚買菜的云南文山牛肉采購量超500萬盒,采購金額超1億元。截至2021年10月,叮咚買菜今年采銷的文山牛肉的總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總量。11月和12月作為全年火鍋的大旺季,文山牛肉的銷量預計還將迎來一輪爆發式的增長。
把文山牛肉打造成云南文山州的支柱產業,以產業振興鞏固脫貧成果,堅守生態綠色之路,用好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營銷網絡,更好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將當地特色產業打造為支柱產業,是叮咚買菜實施“青山綠水計劃”的初衷,通過對口協作等多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實現相互賦能,從而全面推動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張鈺蕓)